© 2005-2024 星侨网路书店 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
桃园市龟山区復兴二路6号1楼 Tel: (03)328-8833 E-mail: service@ncc.com.tw LINE: @nccs
本网站由 瀛睿律师事务所 担任常年法律顾问
目录
第一章 太极拳爱好者治学态度分析
第二章 太极拳系统修练程式和内容
第三章 太极拳体系的养生部分
第四章 太极体系修练的重要概念
第五章 太极拳技击基本素养及训练阶段
第六章 太极拳体系的中心主线
第七章 初级阶段训练纲要
第八章 中级阶段训练纲要
第九章 高级阶段训练要求
第十章 经典拳论诠释
拳谱研读寄语
附录
陈太平先生太极拳演示
鸣谢
出版后记
前言
中华武术源远流长,内容繁多,琳琅满目,但自民国中兴以来,虽习练者众多,但整体的技术水准却不断地下滑,太极拳作为传统武术的中坚代表,也深陷泥潭,雄风难振。
谈及太极者,常言其玄,其妙,叹为观止者多,每入太极一行,拳论几十篇,拳种小的说有六大拳系,而传人弟子体会各异,各有千秋,又众多矣。念此种种,学者常生望洋兴嘆之感,如处浩淼大海中难觅一孤舟。道家云入手处,佛家云法门,从何之处切入方得其门而入,又如何出得太极,百余年来一直为人所探讨研究。
笔者不才,总结多年以来的训练和教学体验,希望能够真正找出一种训练模式,沿着此训练程序,可从万花丛中穿过,直入主题,如在大河架一座浮桥,使学者尽早领悟武学的真谛。姑且不论境界高低,而能让学者每每感到练有所收穫,如此余心稍慰。
中华武术的特点在于形式极简单,内涵极深刻,因此对其进行客观准确的描述是非常必要的。古人云,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自古以来,文人不屑,武人不能,导致了大量技术记载的流失。随着社会发展,科技文化水准提高,我们理应当在整理和研究武术的方式上更进一步。而今传统文化受现代思想的挤压,如果我们仍停留在原始的传播、继承手段上,那么就显得有些落后了。当务之急,在于建立武学独立完整的学科体系,使之成为研究传统文化的优良载体。
笔者整理此书的目的,也是希望系统化、体系化、层次化,客观求实的理念能够被广大的同仁所认可和接受,共同把太极拳发扬光大。唐朝诗人李贺曾作有名句:「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当今的时代科技发展水准和人的知识水准远远超过过去,那么,我们如何赋予太极拳新的内容,在何领域内作出一定的突破呢?
笔者认为,把太极拳的训练内容体系化,层次化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其本身过去的传承具有这方面的内容,无非公开的较少而已,另外一方面,其关键所在是让学者学得明白,有章可循。
很多朋友认为练拳是一步到位的,但实践操作中发现,如果不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学习,往往一事无成,从人的生理特点上说,认识到理解再到记录到身体上也是需要一个过程的。
古人也常说磨刀不误砍柴工,简而言之,把与太极体系相关的各种要素统统考虑在内,分阶段修练方能够达到自己理想的目标。一个婴儿即使是天才如果把大学的课程教给他,同样毫无建树,因此不同阶段不同修练水准的朋友应该有不同的修练内容,这是无可厚非的,但多年以来并未见其他阶段的训练内容披露于世,方方面面原因众多,令人略感遗憾。
笔者总结自己多年的心得体会,出版此书也是为了让更多的朋友瞭解传统的训练模式,瞭解游离于许多行家知识以外的内容。
本书从描述当前太极界的现状开始,逐步探讨建立武学体系的重要性和基本的原则,并且以劲力的训练、求取、应用作为主线来描述太极拳的训练体系,每个不同的阶段训练内容,达标检验以及相互之间的结构贯穿,本书都清楚描述。笔者希望后学者能够有路可循,对太极的整体结构有一个框架和认识。书中所谈到的各种训练内容,都经过笔者和弟子们的检验,确实可证。
笔者认为,在当今的武术界应该做些有意义的事情,把传统的东西取其精华,尽可能地保存完整,功贵得全嘛。武术的基本要素如同一台机器,之所以运转失灵无外乎几种原因:器件制作工艺不过关,缺少必要的部件,缺乏有效的操作手册。
不同的武学系统构建的元素不同,常见诸位同仁因为练法不同而有所争端,不妨跳出自己的圈子看看,是否是同一事物的不同侧面呢,笔者认为心态和学习的方法是第一位的,这也是笔者在书中大声疾唿的事情。
对比以前出版过的太极拳的书籍,笔者认为在以下的几个方面有所新意:
首次提出太极系统化、结构化的概念,并且描述了系统中的各种因素。
首次对传统太极的训练模式比较完整的描述。
首次提出对于太极体系的评判原则。
对养生的基本原理有较为新意的描绘。
对传统的训练方式赋予现代的描述手段,让习者有路可循,知道自己所处的位置。
对一些重要的概念作了比较深入的讨论。
对训练内容和指导方针的层次化提出自己的理念。
笔者认为本书在传统太极体系的结构化、科学化上走出了第一步,未来也会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能够逐渐形成积累,并且团结广大同道更好地继承传统的太极文化。未来,笔者陆续会对传统太极的理论和训练内容作更加细緻地描述,作为一个先导,本书的任务在于引入一个科学的研究理念,如果能够引起同道的共鸣,余心稍慰。
序言一
何谓好书,开券有益也!
陈太平先生《太极心语》一书文稿,读之爱不释手,其称为好书应当之无愧。为何?今世面所见之书多以对先人理论的罗列和照搬;或乏有精解泛泛平庸之谈;或东拼西接空无实质、无逻辑性、科学性。虽千人出书,皆一老生常谈,大有读新书又见古人面之感,实在乏味。而《太极心语》之作绝非空穴来风,陈太平先生自幼拜明师修练少林、武当太极、形意、八卦、大成、通臂、戳脚等传统武术。学然后知不足,进阶精研而渐入神明。
此书是陈太平先生歷经数十年反覆求索,实践认识武学的高度总结;又是与广大武术工作者、爱好者共同探讨传统武学的心灵交流。
本书可贵之处是界定了什么是真正的武术。传统与现代的真正武术;某拳某派谁优谁劣;中外武术谁弱谁强;武术在民间还是院校;众说纷纭,各执己见,终无定论。陈太平先生书中指出太极拳内里和外在修练的和谐统一。对人体内外改造起的作用;练、用、养一体及修练效果的稳定性;可延性是否具备;与其中、外拳法在体用;其他功能的整体可比性等。当修练的太极拳具有这种系统化,多种内涵的,才是真正的太极拳体系。陈太平先生说任何拳法都有它的长处,他所言的太极拳体系指的是一个整体,不是单一的;是用他自己对武学的认知,还传统太极拳本应有的面貌。中华武术门派众多,博大精深,令人摸不着头绪,难窥其奥。他在书中写的这种全面系统、理性科学的认识太极拳的思想方法,对武术研究者、教学者、爱好者鉴别什么是传统武术将不无补益。
陈太平先生对如何演练太极拳阐明了养、练、用同步一体的思想,直达武学宗旨。传统武术有其独特的修练内容和方式;按计划程式教学,按步进阶,达标修练;盘架、推手、技击同步进行的训练方法;将使你赶上和超过修练多年拳师,而成为武术高手有章可循,成为事实。境界的不断昇华,会使你体会到传统武术内涵的真实之处和什么是艺无止境。陈太平先生拳理、拳法、教学、皆源于先人,但他不囿于古法,不囿于先人;而是务实求真,不断求索。现其学生已经遍佈各省,可谓桃李满园且成效显着。其对武学的认知和修练科学性可见一斑。
古人云:授之鱼,不如授之结网。陈太平先生倾情着此《太极心语》,意在武林同好共求中华传统武术真谛,共同推动中华武术发展。
读此《太极心语》无悔也!
吕太敏 于山东济南
吕太敏:为形意拳大师尚云祥关门弟子李文彬和尚云祥之女尚芝容的入室弟子;尚氏形意拳第二代传人;尚氏形意拳研究会副会长;中华武术六段;国家一级裁判。
出版后记
本书是一本高度浓缩的书,书中所谈到的若干问题都可以展开成为鸿篇大论,但深度与广度往往是矛盾的,笔者所做的就是在两者之间作一个折衷。
拳术体系的训练需要循序渐进,同样作为对应的指导教材也应该由浅入深,由整体的刻画到细节的勾勒和描绘。
本书重点论述了太极拳体系的必要性和整体的框架结构,并且叙述了具体的指导思想,为学者建立客观求实的学习心态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为读者提供一个研究太极的新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