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桃园市龟山区復兴二路6号1楼 Tel: (03)328-8833 E-mail: service@ncc.com.tw LINE: @nccs
本网站由 瀛睿律师事务所 担任常年法律顾问
目录
上编 自然门功夫扼要
第一章 自然门概言
第二章 渊源于庄朱二哲的自然门功夫内涵
第三章 自然门功夫风格特点
第四章 自然门功夫训练程序
第五章 自然门德功———附五生箴言
第六章 自然门功夫训练规矩
第七章 自然门功夫训练
下编 自然门技击法
第八章 自然门技击法
附录一 武术恢復疲劳之我见
附录二 万籁声先生讲堂录———谨以此实录献给万籁声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日
附录三 「信义侠勇,立身之本」———谨以此文献给万籁声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日
附录四:自然门武学歌诀
后 记
序
我与陈怀信的相识是在1993年7月初,屈指算来已有10年的时间了。自1993年起,他常利用暑假从路途遥远的云南跑到我的武馆里来学武,起初我对他并不在意,因像他这样到我的馆里来学武的人很多。但随着他来的趟数的增多,功力也有明显的长进,加之我与他很谈得来,自然我对他也就特别看重。他留给我的印象是说话风趣、性子倔强、文气十足。
矮架山一到夏天就特别热,每天吃过晚饭后,我总喜欢提着小木凳、拿着竹扇子到山上去纳凉,跟在后面的他就开口说道:「师傅,你这是去吹点自然风吧!」我听了高兴地说:「是呀是呀,吹点自然风!」
又一次吃过晚饭后,我见满天乌云,电光闪闪,大雨将至,本已不打算去山上纳凉,而他却满有兴致地说:「师傅,走,纳凉去!」我说:「快下雨了,算了吧,今晚就别去了!」他却坚持说:「看大自然的电光啊,难得一饱眼福啊!」他掂了掂手里的两把雨伞,又说:「真要下雨,还有这遮雨的可以排上用场,走吧!」我拗不过他,又想着「大自然的电光」的话,若有所思,就不由自主地随他去看闪电了。
还有一次,已经夜深了,别的师兄弟都睡去了,他却披衣在田边小路上走过来走过去的,被我发现了,我问他:「干嘛现在还不睡!」他说:「听田边蛐蛐、青蛙的叫声呗!」我说:「这有什么好听的,莫不是记挂着什么事吧!」他却说:「记挂者有心,不挂者无心,只有无心,才能合乎自然之道,再说,蛐蛐、青蛙的叫声不就是大自然的声音吗?我这话对否,还望师傅点拨一二。」我说:「真有你的,学武有心,修道无心……睡了吧,要不明早起不来的。」他说:「无心即睡,睡即无心,师傅放心,明早起得来的。」
说完就去睡了,而我却似有所悟:吹点自然风,看看自然光,听听自然声,还有喝口自然水……他总爱把什么都跟「自然」这两个字扯在一起,但细想下来,却又不无道理。他就这样,说话总是很风趣,总是让人回味不已。
他虽然说话风趣,但性子却很倔,他见我吃饭蹲着吃,他也蹲着吃,我说:「有凳子呀,你干嘛不坐!」他却说:「不坐不坐,天下哪有让师傅蹲着吃饭而徒弟坐着吃饭的道理!」我说:「你远来是客,是客就理该坐着吃饭呀!」他却说:「桌边不是有两个空凳子啊,照理,师傅你也可以坐着吃饭呀!」我说:「师傅没有坐着吃饭的习惯,你要我跟你一样坐着吃,天下也没有强人所难的道理呀!」不想这话说走了口,他趁机说:「师傅养成了蹲着吃饭的习惯,是否我们自然门的师爷、师祖也都有蹲着吃饭的习惯!」我拗不过他,只好说:「这一下还真被你说中了。听吴四爷说,当年我爷爷杜心五就有这习惯,他吃饭时总是蹲着吃,抽烟也总是蹲着抽,有时只用一只脚蹲着,另一只脚却直伸着……」他说:「我们自然门创派的标志功夫是蹲矮桩子走圈圈,这蹲着吃饭、蹲着抽烟……这些只蹲不坐的生活习惯,其目的理应是为了使蹲桩走圈的功夫不抽吧!」我说:「被你说中了,确实是这样的。
从这次谈话后,我就再也没有看到过他坐着吃饭。他就这样,认定的理,就做下去,就是用十条牛去拉他,也难把他拉回来。再就是,他说话总喜欢引经据典,老子有《道德经》一书,庄子有《庄子》一书,这两本书,一般人都觉得玄乎其玄,很难读懂,可是经他的口一说,就很好懂。据此,我深信,经他的手所写的《自然门功夫精义》这部武术专着也理应是一部见解精闢的武术书籍。
我之所以说这部即将出版的书是一部见解精闢的书,是因为这部书有如下几点与众不同的风格。
第一,作者在摸索自然门歷代传人出真功夫的内在规律方面,既做了长期亲身参加自然门功夫训练的尝试,又在这种尝试基础上提出了「自然门功夫训练程序」的理论,这一程序论很能经得起功夫训练的考验,因为它本身就是从作者多年的功夫训练中总结出来的。
这一程序论指出武术功夫训练理应与道功训练同步,应将道功训练中的「先练下丹田→继练中丹田→后练上丹田」这一程序与武术功夫训练中的「先练下肢腿部→继练上肢手部→后练颈上头部」这一程序对应起来。
就是说,在训练下肢腿部矮裆走圈功夫的同时,要注重对下丹田做小腹功的同步训练;在训练上肢手部鸳鸯环、双推手功夫与闪电手技击法的同时,要注重对中丹田做上桩功的同步训练;在训练颈上头部顶功的同时,要注重对上丹田做内八段锦的同步训练。
这一同步训练程序论的提出,是作者多年来习武经验的总结,其中也蕴含着自然门歷代传人的宝贵经验,比如说,闪电手技击法,如果没有上桩功作根柢,不论你怎样练,也是无法练出闪电手的内在功力的。
第二,这部书对「自然」这一词语提出了比较新颖独到的见解,认为意无他想就是自然,神入气穴就是自然,本能反应就是自然,强调自然是一种境界,一种经过六年以上矮裆负重走圈所达到的形神合一、不动则已、动则快若闪电的境界。一种以内打通阴跷气穴的、不是我要走、而是这种内在牵着我走的境界。
指出意无他想可使神充沛,神入气穴可善调阴阳,主张「神入气穴里面出真功夫」!
第三,这部书虽是以介绍自然门功夫的训练法与技击法为主,但却寓有道学、生命学、哲学、运动力学等多种学问,运用抵抗生力说、直线延伸说、採外补内说、内气外放说、经络走向说、内实丹田说、体中有体说、能量提炼说、善调阴阳说、神入气穴说、动静互为其根说、生命本源说、光合作用说、无极而太极说、形神合一说等诸多原理来深入浅出地解说自然门歷代传人出真功夫的内在精义,并善于将这些学问、原理与武术实践经验相结合,提炼并昇华为精闢的武术理论———如功夫训练中的内实丹田、外示神勇;起伏提按,上功之吉;吸斥振颤,长功之兆。如技击实战中的以速快打速慢,以力大打力小,以专心打分神等。
第四,这部书能够对自杜心五以下分出的万籁声与杜修嗣两大支系的各具特色的自然门功夫作兼收并蓄的介绍,这样做在客观上有助于自然门武术爱好者开阔眼界,而不局限于杜氏一支或万氏一支之见,这就有利于广泛地开展自然门功夫的学术交流,有利于淡化、消除那些落后的、狭隘的、自私的门户之见,促进杜、万两支相互借鉴对方的精华,同时也有利于自然门同仁的进步和团结,有利于自然门武术的普及和推广,这一点应该说是这部书的难能可贵之处。
由于作者富有魅力的人格精神,由于作者上述四点独创的着书风格,我深信这部书的出版,是会受到广大武术爱好者、散打搏击者、道学研究者的欢迎的。全民强身,武宜普及;全民健体,武宜推广。故乐为这部书作序。
杜飞虎
前言
《自然门功夫精义》一书作为对自然门功夫精髓的探微,即将与读者见面了。
2003年这一年是武术教育家、技击家万籁声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日,笔者出版此书更主要的是为纪念万籁声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编着这样一部以「自然门功夫扼要」为主,以「自然门技击法」为辅的武学着作,是当代中国武术事业发展的需要,是从科学的角度普及介绍自然门功夫并使之走向世界的需要,是受万籁声恩师与杜飞虎恩师的嘱托及师兄梁超群的厚望,也是笔者多年来的夙愿。
应该指出的第一点是:从悟道的角度、从探明生命本源的角度、从哲学的角度来阐明怎样以功夫修练来积蓄与开发人体内在潜能。此方面向无先例可循,笔者力图独闢蹊径,明知其难而以坚毅赴之。纵观中国武术史上的武学宗师,无不是走的为实证其所悟武学之道而勤习功夫、以致学有所成、力挫群雄而开宗创派的路子的。
有陈卜为践履其于太极所悟之道而创陈氏太极拳;有姬际可为践履其于枪法所悟之道而创形意拳;有董海川为践履其于《河图》《洛书》所悟之道而创八卦掌;有徐矮师为践履其于「道法自然」所悟之道而创自然门;有李小龙为践履其于极短时间内将对手击倒之理念而创截拳道……由此观之,悟道是武学爱好者功夫达到化境的关键,只要能找到一条属于自己的通往大道境界的路子,功夫达到化境就指日可待。大道境界犹如一面旗帜,旗帜树起来了,习武者才知所趋避,才不至于多走弯路,枉费时日,故笔者以所悟之大道境界告知读者,使更多的武学爱好者能藉此悟使功夫日臻化境,是为本书之宗旨。
应该指出的第二点是:编写此书,在以体用兼备为要旨。盖体用之法不明,则学功夫难收身心互补之效。自然门注重文武道兼修,诚专恆并练,以道贯武,以武入道,丹道与功夫同修併练,是一个传承有序、体用兼备,集气、动、理于一体的武术门派。以「念无他想,神入气穴」的道功修练为体,以「一伸缩,循环无端」的功夫训练为用,如是体用兼修,动静并练,形神合一,即可谓之以武入道、拳道合一矣!故笔者认为:各门派之拳术,尽管招式运用不尽相同,但却有一条共同的、相通的、内在的联繫,使学拳者可以闻一以知十,触类而旁通,一通而彻悟,这一条内在的线索正是「念无他想,神入气穴,一伸缩,循环无端」这十六字心法。
从传统的角度看,中国功夫注重的是个人的内在武功修为,而不注重外在形式的实战技击。换而言之,中国功夫注重的是通过抟结丹的丹道修练来将人的体能推到最高极限,而外在形式的实战技击仅只是作为丹道修练过程中的一种辅助手段而已。因而在注重生命能量外向性之拳架训练的同时,更注重生命能量内向性之丹道修练。
应该指出的第三点是:本书分上、下两编,上编主要根据武术界一般都将武术分为「基础功、拳术、器械、内壮功」四个部门之理,遂拟定为「一、基本功训练;二、套路训练;三、器械训练;四、根基功训练」四个框架。基础功乃概指,又可细分为基本功与根基功两类,基本功是武术界各门派皆要求之必修课,是要求习武者每天、每月、每年……乃至一生非练不可的。拳谚所谓「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不可有一日间断者,即指基本功之训练,因基本功是武术最初级之基础。与基本功不同,根基功则是要求分阶段训练的。根基功之具体训练项目,各门派皆各有其特色与风格,但要求习武者能达到武术全能则是武术界各门派之共识。自然门根基功不下三十余种,但其主要的根基功有九种,九种根基功为:一着胶、鸳鸯环、子母球、踮竹、骈板(挡板)、双推手、内圈手、小腹功、大力神功。每练成一种,均可成为一门实战技击之绝活。
九种根基功中,多数已为武术界所熟知,而其中之小腹功,则鲜为人知。此小腹功一项,乃为矮裆走圈打基础之必修功夫,因腹实则腰强,腰强则矮裆走圈之训练易为。此乃一定之常理。小腹功在自然门各项根基功中十分重要。万籁声宗师曾在《福州市自然门武馆教学提纲》一书之编后语中透露其端倪:「意微存小腹……为政不在多言,真传只在『一指间』耳!记之记之。」此即为一、四两框之特徵。第二框之套路训练,本着撷取少林、武当之精华的宗旨,一取少林拳之刚劲,一取武当太极拳之柔劲,将刚柔二劲化之于自然拳之快捷中,自然拳虽简,然欲融刚柔二劲于快捷之中,殊非易事,诚其为「易看不易吃」之谓也!
自然门自杜心五以下分出两支:一支为万籁声,因毕生致力于武术教育,且着书夺魁,故成就丰伟,造诣宏深。其在武当传张三丰简化太极拳及七十二式太极拳;其在少林属六合门,传少林六合拳、六合刀、六合枪等,福建吕耀钦、吴明怀,湛江梁超群均得其真传而开馆推行,传艺六合。另一支为杜心五之长子杜修嗣、长孙杜飞虎,其在少林属金刚门,传少林金刚拳、单刀、虎杖等。第三框为器械训练,其中所介绍之单刀,由杜心五传杜修嗣,杜修嗣传杜飞虎,系自然门杜氏一支三代单传之器械。
下编主要阐述自然门技击法,与上编内容相对,上编侧重于介绍练法,下编侧重于介绍打法。上编属知己的功夫,而下编则属知彼的功夫。诚所谓:练法以知己,打法以知彼,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是为上下编内容之梗概。
应该指出的第四点是:作者在阐述过程中,力图阐述的科学化、系统化、通俗化。言系统则注重有条不紊,言通俗则注重易于读懂。为使读者易于读懂,作者对书中所介绍之各项功夫之训练,皆有图示、歌诀、解说,读者可按图示、歌诀、解说学之,可无师自通,即从悟道之角度读之,亦不无几许参考价值也。又,自然门功夫是中国武学文化中的一大宝藏,要把它开掘出来,就必须以科学的方法来加以阐述。这是因为,科学的东西易于普及,因其合乎规律;而反科学的东西易被淘汰,因其违背规律。
应该指出的第五点是:编着此书的缘起。作者曾习过多种门派的功夫,经比较觉得自然门功夫是较好的。觉得学了自然门功夫,长功快,既长内气又长速度;觉得自然门确实综合了武当、少林之长处,既可用之于实战技击,而又甚合于养生之道,具有合乎自然法则、内柔外刚、拳道合一、实战力强等特点,尤其适合于广大青少年武学爱好者学习。
应该指出的第六点是:笔者编着此书,力求有所继承,并有所创新与发展。没有继承的发展是缺乏生命力的。在继承上,笔者主张矮裆走圈与大力神功并重。因为矮裆走圈是自然门创派的标志功夫,其功之成,速快绝伦,而速快绝伦则是搏击之第一要素。单有速度快还不够,还必须有给对手以重创的功力,这就是大力神功,功成出手如带电,击人可放之丈外。又,没有创新的继承是停滞不前的。在创新上,笔者鉴于矮裆走圈功夫非超群之腰腹功根柢实难以练成,故而增加了以训练腰腹功力为主的小腹功,小腹功成则矮裆走圈功夫易于着手。
应该指出的第七点是:该书阐述之自然门功夫理论,旨在使人们据此以彻悟长生久视之道,将昼则意守脐内、勿忘勿助,夜则闭目打坐、意注关元的丹道修练,作为健康长寿的最佳生命方式,融入于日常生活之中,使人们确信:健康长寿之于丹道修练须臾不可或离。
如今竞争日趋激烈,人们越来越感受到身心疲惫,健康状况下降,因而越来越强烈地意识到健康长寿的重要,甚至喊出了「什么都不重要,只有健康最重要」这一发自内心深处的共鸣之音。然而,什么是健康之道?人类延续己体生命的本源究竟是什么?很多人却茫然不解。
二战中,西方人经受了战火的洗礼,精神陷入了极度苦恼的困境之中。战后,为了从困境中走出来,为了从疯狂而荒诞的外在现象世界中解脱出来,现代西方着名心理分析学家荣格,从其好友德国传教士卫礼贤译介的题名为中国吕洞宾着写的《太乙金华秘旨》一书中,找到了由中国的丹道文化来解脱精神苦恼之枷琐并重建西方人之精神乐园的钥匙,找到了由丹道修练来沟通东西方人精神世界的桥梁,找到了健康长寿之道。为健康长寿,于是出现了「东学热」,出现了「道学、禅学热」,出现了太极热,乃至出现了「首届世界太极拳健康大会」。东方的大量道学、禅学、武学书籍被译介到西方,学的是中国的道学、禅学、太极拳。目的是学习东方的健康之道以解脱精神苦恼,得到健康,重建西方人的精神乐园。
但遗憾的是,丹道作为一种东方神秘的玄学文化与实践活动,其作为健康长寿的深刻内涵和真正价值至今尚未被人们所完全彻悟和接受,人们只是模煳地认为它只是一种神秘的宗教修练术,并没有将它作为人类健康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如同牧羊人只知放羊,却不知将羊赶回羊圈一样,人们只知将念头一味地外驰,而不知该如何将念头赶回空寂无虑之本然状态中;只知将念头处于思虑烦恼之人为状态,而不知将念头处空寂无虑之本然状态;只知外向性的动以练形,不知内向性的静以练神;只知以外在形式的体育运动来使肌肉隆起,不知以内在形式的丹道训练来打通经络。提炼与抟积生命能量———将这一认识层次拔高,上升到丹道修练为健康长寿不可或缺之体育锻鍊,使人们认识到:健康长寿之道实乃是一种以由外向内的内敛形式为本质特徵的修练路线,表现为收外视之目光以内视、转闻声之耳以内凝、调粗喘之鼻息以细匀、变说话之舌以抵齿、改动作之形体以端坐、赶思虑之念头以返空寂。而一切以由内向外为特徵的表现,诸如外视、闻声、粗喘、说话、动作、思虑之类,均是与健康长寿之道相违背的路线。
而在一般情况下,人们常常喜外视而厌内视,喜纵情声色而厌宁静淡泊,喜奇谈怪论而厌无言以对,喜手舞足蹈而厌端坐不动,喜思虑牵挂而厌无虑省心。殊不知其所喜者皆背道而驰,其所厌者皆道之所存。故古训有言:「道不远人人自远。」斯言至当。
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中,人们既需要外向性的追求以谋取生存必需品,同时也需要对自身内在的理解,对延续个体生命之本源的理解。只有对延续个体生命之本源加以理解,才能知晓丹道修练之于健康长寿须臾不可或离;健康长寿不仅是靠外在形式的运动获得,更是靠内敛形式为特徵的生命能量的提炼与抟积才能获得。西方哲学家狄德罗曾有一句名言:「生命在于运动!」但运动只能炼饮食水谷以化精水,而不能使精水化,精水化靠的是丹道之命功修练。只有通过命功修练,才能炼精化,并将生命低能量内提炼为高能量内,从而实现身体素质的根本性提高,进而透过丹道之性功修练,将生命高能量内抟结为高能量核之内丹,从而根本上实现健康长寿。
究其原理,积多则长寿,积少则命短,而积之关键在念处空寂,空寂则积而神火旺盛,思虑则散而神火微弱。故空寂本身并无价值,有价值的是因空寂而念不外驰,因念不外驰而自积存,因自积存而得以长寿。作为长寿内质的生命高能量内,易于散走流失而难于坚固抟积,故须修练性功使其抟积不散。而作为生命之大源的精水易于外泄而难于内化,故须修练命功以使其内化。
性功方面,须以意作主,将念头从驰于外在世界之追名逐利返回于内在世界之宁静淡泊,从思虑烦恼之人为状态返回于空寂无虑之本然状态,以使积神旺。命功方面,须以元神神火贯注于关元气穴,以使精水内化,惟其如是,才能祛病强体、身心两益、健康长寿。由是观之,命功可使精水内化,性功可使内积存,而化精积,是实现健康长寿之有效途径。故笔者认为:生命不仅只是在于运动,而更在于生命能量的提炼与抟积。换而言之,生命在于打坐!在于将丹道之打坐融入于日常生活之中!
更主要的是,应使习武者认识到:武术不仅是靠拳架运动来动以练形,更是靠丹道打坐来静以练神,静以内通经络,静以日增其体能,惟其如是,才能使习武者日臻于形神合一、动若闪电之迅捷的最高极限!
为了增进更多的武学爱好者对自然门的了解,为了使自然门更加发扬光大,更为了不负万籁声恩师与杜飞虎恩师之嘱托,以及师兄梁超群之厚望,笔者歷十三载春秋,苦其心智,劳其筋骨,而编着成这部自然门武学专着,相信此书对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对发掘整理中国武学文化遗产,对广大武学爱好者习练自然门功夫必有裨益一二,此笔者着书之良愿!书中不足之处,诚望海内外有识之士予以斧正。
陈怀信
作者简介
陈怀信,男,汉族。生于1964年11月。云南会泽人。毕业于云南师范大学中文系。大本学歷,国家一级武师,杜飞虎自然门武术主要传人,武当拳法研究会会员,昆明市东川区自然门武馆馆长。
自幼嗜武,并得到着名武术技击家万籁声、吕耀钦等众多大师亲自指点。他尊师重道、品德高尚、练功刻苦、悟性颇高,深受师父杜飞虎喜爱,为杜飞虎宗师入室高徒。学得少林金刚拳、六合拳、武当原式太极拳、自然拳、六合刀、八仙剑、九洲棍、一着胶、鸳鸯环、大力神功、矮裆腿、上桩等。在武学大道上拜山访川、探古求玄、饱经风霜,经受了艰苦的磨练,练就了一身过硬的功夫。
曾荣获「湖南省八运会自然门内功表演」优胜奖。1998年8月10日悟道,遂作《七律‧修身》一诗以示所悟:「三十四年皆盲动,悟道修德今日始。执一迎万一敌万,无回存势回失势。观右督己行达度,固精敛神游有余。
寅卯功课走矮裆,念常注心有大力。」并于该年设馆授徒。1999年荣获「首届中国武当拳国际联谊大会自然拳表演赛」优胜奖,2000年荣获「第二届中国武当拳国际联谊大会武当原式太极拳表演赛」一等奖及优秀论文奖,以及2001年参加「首届世界太极拳健康大会」,荣获「自然门太极拳表演赛」一等奖。2002年8月参加首届海峡两岸武术精英赛暨中华张氏太极拳联谊会,荣获自然门内家拳第二名。2003年参加第一届东亚武术运动会,论文《还「道」的本来面目》荣获优秀奖。
多年来他潜心钻研佛道经典,探求传统武术之内涵,先后在《武当》《武魂》等杂志上发表武学论文数十篇,深受读者好评。其中较具代表性的论文篇目有《自然门功夫述真———矮裆走圈之真义》《自然门武术恢復疲劳之我见》《内实丹田,外示神勇———自然门大力神功之训练原理》《渊源于庄朱二哲的自然门功夫内涵》等。并立意以自然门武术为归宗,专精自然门,以推广武术、弘扬自然门为己任。
教学上注重实战搏击与传统武术的严格训练,不搞花拳绣腿,注重提高学员的技击水准。有众多新闻媒体介绍过其先进事迹,并入编《世界体坛顶峰的中国人》《中华太极人物志》《共和国专家成就博览》(中国画报出版社出版之大型画册)等大型图书中。
通讯地址: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第三中学
或东川区自然门武馆
邮 编:654100
电 话:13769120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