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页 > 五术书籍 > 武术 > 孙氏三十六手太极拳115式(附DVD)
您的购物车中有 0 件商品,总计金额 NT$0元。

浏览纪录

孙氏三十六手太极拳115式(附DVD)

prev next

  • 商品编号: dj9989
    出版社: 大展
  • 作者: 尤志心
    出版日: 2014/01/01
    ISBN13: 9789574689989
    商品状态: 一般
    装订: 平装
    页数: 427
  • 定价:  NT$500元
  • 优惠价:  9 NT$450元
    登记后可再补货
  • 点击数: 3539
    会员评价: comment rank 5

商品说明: 

推荐序1
  《孙氏三十六手太极拳》即将付梓,编者之一尤志心先生要我为该书作序。
  尤先生和我是文字交,我知他是一位资深的教育工作者,多年从事教学、教务和教研工作。结合工作发表过很多有关语文教学、考试研究和文学创作的作品。这些作品大都能收入《教海骊珠》《文海骊珠》和《考海骊珠》等专集中。尤先生为人耿直,长于思辨。他出于学者的良知,为文斐然,卓有成就,深受读者贊许。近些年来,他对太极拳文化情有独钟,为文仍和往年研究文学一样,坚持在学术面前人人平等,在反覆辩诘的文字中益发显出他为人执着,勇于探索求真的勇气。
  从事教育工作多年的老教师,为何晚年又移志于太极拳文化?追本溯源和他的岳父陈健侯先生有关。
  说到陈健侯还有一件趣事,我在抗日期间,看到过张锡纯先生着的《医学衷中参西录》,上面就有陈健侯中医的名字。当时,我想这名字怎么与太极大家杨健侯,只有一字之差呢。难道他与太极有何姻缘吗?这只是一闪念的事,并未多想。直至我与尤志心先生相交后,才知其详。
  陈健侯(1895—1969),原名裕业,江苏镇江人, 着名中医。为清末明初史学家陈庆年(字善余)之次子。陈先生自幼就爱好武术,曾习练少林红拳。1928年孙禄堂先生执教江苏省国术馆(馆址在镇江新西门外阳彭山北五省会馆内)。陈健侯得拜门下,学习孙氏太极拳。陈健侯先生晚年融佛、易、儒、医、拳、气功于一体,所传太极拳也其独到之处。
  1983年,江苏省开展稀有拳种普查工作,于镇江市发掘出孙式太极拳三十六势,暗合《易经》的三十个连体象。该拳以太极拳为主体,融入八卦、形意之精华而成。以螺旋劲为内核。「手不离肘,肘不离手,处处无不上弦,行拳时有力练无力,犹如风摆柳」,劲气内蕴,生生不自息。这套太极拳据云陈健侯得之于孙禄堂,后传于张祚玉(1906—1984)等,晚年又收小婿尤志心为徒。陈健侯谢世后,张祚玉为了保存民族遗产,才公开传授,从而将三十六手太极拳推向社会,盛行于沪宁一带,尤以镇江为多。
  作为镇江市传统武术的一大名牌,尤志心先生等人不仅着文广为宣传,并编着《孙氏三十六手太极拳》一书, 系统全面地介绍这一稀有拳种。作者在解说拳势套路演练之同时,还特别着意撰写了每一式的「说明」与「技击含义」。此外,还增编「卍字手」「陈健侯太极九手」等专章,作为本书的亮点,这三部分有助于深入瞭解孙氏三十六手太极拳的内涵与演化歷史。
  谨作是序。
吴文翰
注:本文作者是武式太极拳专家和导师,第五届中国永年国际太极拳联谊会授予「特级大师」称号。
着有专着《武派太极拳体用全书》等以及《武式太极拳》等音像图书。

推荐序2
  我与尤志心先生是新交。他为《孙氏三十六手太极拳》出版约我作序,我感到荣幸。志心先生一生从事语文教学工作,在教育岗位上辛勤耕耘,硕果累累。退休以后他又以极大热情投入武术挖掘整理,为武术事业献策献力,使我十分敬佩。
  我作为一名武术专职教师尤其应该向他学习。武术事业的发展不仅要依靠专业人士的奋斗,更需要广大关心、热爱和支持武术的人们共同携手努力。
  今年是孙式太极拳创始人孙禄堂先生诞辰150周年。孙禄堂先生在理论上、技术上和武德修养上为后人做出了卓越贡献和表率。我是孙禄堂武学的崇仰者和后学晚辈。「孙氏三十六手太极拳」首次成书出版,为我们呈献了一技孙式武学新花,我们应该向作者表示感谢和祝贺。
  有人提出《三十六手太极拳》不见诸孙禄堂生前着作和公开教学,怀疑为孙门传人所作。究竟是孙禄堂晚年秘传还是后人创作,或者二者因素兼有,可以继续考证,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对本书面世的欢迎,因为它为孙式太极拳的继承发展做出了一件实实在在的贡献。
  在文化艺术领域,挖掘继承和发展创新是一项持续性的战略任务,新成果的出现并不构成对原有成果的排斥。《孙氏三十六手太极拳》的问世应该使孙式太极拳宝库更加丰富多彩,不应该在孙式太极拳内部形成「高低」「贵贱」之分。应该说广泛流传的孙式太极拳传统套路已经得到了社会的肯定;密传的、创新的、挖掘整理的成果更需要经歷实践核对总和群众认同。
  我期望本书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和关爱。
李德印
注:本文作者是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武术九段,中华武林百杰,着名国际级武术裁判,孙禄堂嫡传弟子李玉琳之孙。
着有《孙式太极拳(竞赛套路)》等等大量音像图书。

推荐序3
  欣闻吾友尤志心、孔小安、卢顺生、沈顺林合着的《孙氏三十六手太极拳》即将付梓。孙氏三十六手太极拳为孙禄堂(名福全,号涵斋)所创,孙禄堂是我国着名武术家,在国内外均享有盛名。他曾从李魁垣、郭云深学形意拳,从程廷华学八卦拳,从郝为贞学太极拳。后来他以郝氏太极为基础,融会互合三家之精髓而创孙式太极拳。
  孙氏三十六手太极拳,与社会上广为流传的孙氏太极拳有明显不同。此拳不计重复之处共三十六手(主),以太极拳为主体融入八卦、形意之精华而成。卍字手是其特有的手法,就是五个手指分别成平、直、横、环、钩形,像一个卍字。三十六手,不仅手手带卐字手,而且一招一式都要符合平、直、圆的要求。此拳的传授过程在《镇江文史资料》和有关杂志上有详细记载。
  简单来说,孙禄堂正式收镇江着名中医陈健侯先生为徒,教授孙氏太极三十六手,后由陈健侯先生之徒张祚玉传授高足周德良、卢顺生、孔小安、陈九皋等。尤志心是陈健侯的小女婿,是陈健侯的关门弟子。今日所着《孙氏三十六手太极拳》一书是他们倾其毕生所学,本着继承与发扬国之瑰宝的夙愿呕心沥血而编着的承前启后之作,为后学与志在研究之士提供了珍贵的借鉴,为武术文库增添了一件不可多得的财富,实乃可喜可贺。
  我从事武术专业工作五十多个春秋,在这五十多个春秋中结识了众多武林老师、朋友,从他们那里不仅获得了真挚的友情,还学到了未曾学过的知识,接受了积淀数千年的中华文化和传统伦理道德的薰陶,他们是我人生旅途中的良师益友。在与周德良(已故)、孔小安、尤志心等人的交往中,我不只看到他们对武技孜孜不倦的追求,更感受到他们那浸透着传统武德的做人品格,是支持他们执着实现承前启后夙愿的人格力量。那是一种无形的力量, 依靠这种力量才能在这承前启后的事业上不畏难苦,脚踏实地地做出一件件可圈可点的奉献。
  武林中人最崇谦虚平和,本书四位作者虽技艺有成、名声渐显,却保持不卑不亢、不傲不馁的气质。我与他们相交数年,虽然我在武术界有一定职位,而我们始终保持君子之交,从无私求。他们在我面前一向称赞他人之美, 从不刻意抬高自己,无有碍于武林团结之言行。
  武术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瑰宝,传世数千年,且日臻完美、丰富,之所以被称为世界文明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全赖于歷代秉承前启后之志,行承前启后之事的武林之士矢志不渝的努力,修身不殆、笔耕不辍、传练不息, 其志可嘉,其情可许。若武林人士如他们皆能以己之长多做承前启后之举,则我中华文化瑰宝之继承发展、发扬光大,必将前程似锦。
王金宝
注:本文作者武术八段,曾任中国武术协会委员、江苏武协副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武术队总教练,有中国武术第二代「猴王」之美称。

推荐序4
以文载武 孙氏传真
  今年春,我受邀到江苏镇江参加武术大会,会上有幸认识尤志心先生,透过交谈,互有相见恨晚之意。尤先生赠其作《文海骊珠》,拜读后,切实感悟到先生文学造诣之深,涉猎层面之广,令我钦佩万分,妄不敢品头论足。然感情难却,就单以武术太极拳方面啰嗦几句,以表我对孙氏歷代的敬仰之心。
  志心先生的岳丈陈健侯先生是一代宗师孙禄堂的高足,得孙氏衣钵并传于后辈。《孙氏三十六手太极拳》就是健侯先生得孙师秘传之功法。现在志心先生等潜心整理的《孙氏三十六手太极拳》付梓在即,旨在继承传统,弘扬国学,代有人传。先生的执着与真诚令太极拳非物质文化传承人的我汗颜,更是对我的鞭策与鼓励。
  《孙氏三十六手太极拳》的面世,还武术以本性,给读者耳目一新的感觉,透过学习者的研练,并以「柔顺中和,灵活巧变,整实勐烈」等特点为准绳,功夫定会一日千里,终成正果。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我代表家乡向世界推介太极拳。在此我也想向太极同仁介绍一下广府:广府古城是闻名遐迩的太极拳之乡,诞生了杨露禅、武禹襄两大门派太极拳创始人,并从中衍生了吴式、孙式太极拳,歷代名师辈出。太极拳由广府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成为中国太极拳研究中心、太极拳圣地。古老城墙,开阔水域,中华民族瑰宝「太极拳」一起装扮的古城广府,正吸引着世人的眼光。走进广府,就走进一种文化;走进广府,就走进一段歷史;走进广府,就走进了一份情缘...
  天下太极是一家,武、孙太极又同源,故乐之为序。
翟维传
注:本文作者系武式太极拳第五代传人、武式太极拳代表人物、永年武氏太极拳社社长,中国武术七段。
着有《武氏太极拳》成套音像图书。

推荐序5
  在江河交匯处升起了一座歷史文化名城──镇江,她有着悠久的歷史文化。其中有底蕴丰富的六朝文化,品位很高的龙文化①,高深神秘的佛道文化,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而且还有独特的太极文化。
  镇江独特的太极文化主要以孙氏三十六手太极拳为代表。为何这样说?一是因为这套拳与社会上广为流传孙式太极拳不同。二是这套拳传授的地点在镇江,受传的人是镇江人,流传的地区也主要是在镇江。「人无我有」,故我们称「三十六手」为镇江的太极拳。
  据我所知,在民国17年,即公元1928年,7月1日江苏省国术馆正式成立。7月27日镇江正式成为江苏省省会。江苏省国术馆于1929年2月19日迁至镇江办公,地点在新西门阳彭山北五省会馆。名震中外的武术名家孙禄堂老先生任江苏省国术馆的副馆长兼教务长。孙禄堂先生爱好《易经》,因为太极拳取名于《易经》。他每到一地, 都要遍访《易》学者。他在镇江访得着名中医陈健侯精通易学,两人经过一年多的交往,成为知己。
  陈健侯自幼就爱好武术,练少林拳。孙禄堂见他符合学拳的条件,就收他为徒,闭门授之三十六手太极拳。陈健侯家学渊源。其父陈庆年(1863-1929),字善余,号石城乡人,晚号横山,是清末民初着名爱国史学家、教育改革家和国家图书馆事业创建者。陈健侯自幼受父薰陶,博览群书,尤其爱好医学、易学、佛学,有「三学博士」之称。解放后,曾为镇江市政协委员。
  抗战胜利后,陈健侯先生把拳传给镇江拳师张祚玉, 张在陈逝世(1969年)后进行公开传授,于是此拳开始在镇江一带流传开来。
  孙氏三十六手太极拳,其一招一式都与易理相合,有着很丰富的文化内涵。学习三十六手,不仅能强身防身, 而且能受到传统文化的薰陶,修养品行,培养坚忍不拔的精神,高尚的情操,铸成伟大的人格,为国为民献身。由此可见,学习与推广这套太极拳,有助于精神文明建设大矣。
  我与尤志心老师相识于1986年,当时他刚从外地调回镇江,在镇江市教育局教研室任语文教研员,我也是语文教师出身,在中学任副校长。两人在同一个教育调研组从事调研,经常交流教育改革的观点,颇有共同语言。从此,我俩一直有交往。尤老师为人耿直诚信,又勤奋好学,着述丰富。近几年来,又致力于太极文化的研究,颇有所得,在《中华武术》《武魂》《搏击》《精武》《武当》等杂志上发表多篇文章,有一定影响。为了发扬镇江独特的太极文化,他与孔小安等人编写了《孙氏三十六手太极拳》一书,并将出版,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我特写此短文表示贊许与祝贺。
赵珏②
注:
①龙文化:指《文心雕龙》文化。作者刘勰,长期寄居镇江。镇江成立了中国《文心雕龙》研究资料中心。
②赵珏:镇江市宣传部常务副部长。

自序
  自孙氏三十六手太极拳在杂志上公开发表后,我收到了大量的读者的来信,来电,他们一致要求能出书,出碟片。有的不远万里,乘飞机到镇江来学拳,还有一位山西的农民父子,还寄来了钱,想要购这书。现在根据读者的要求,把书稿交出版社出版。我们对原稿进行了认真的修改,并充实了有关内容。这是我国第一部揭示卐字手功法的书,也是第一部系统整理孙氏三十六手太极拳的书,在读者中也许会引起一定的兴趣吧。
  陈健侯先师曾说过:「我这拳一定要口授心传,即使拍千万照片,也难以表达清楚。」 由于此拳动作太多太复杂,当时又没有录影,先师这样说,是有一定道理的。但现代科技的发展,影像技术的进步,这一难关也许不难攻破的。只要读者能仔细揣摩文字,再反覆对照录影,是可能学会的。
  陈健侯先师说此拳可强身、克敌、祛病、延年。但目前学拳的人,大都是为了强身健体,对其技击作用,可略而不谈。这样学习此拳的困难也许会减少一些。当然如果想学技击,对书中的技击内容一定要仔细研读,也许会从中得到启发吧。
  2010年是孙禄堂祖师诞辰150周年,陈健侯先生诞辰115周年,特以此书献给二位先师。
  由于我的功夫不纯和水准限制,一支秃笔难以对这套拳的动作一一表述清楚,读者在阅读与练习时,若有疑问,希不吝赐教。
  在成书过程中得到很多名家的支持,得到很多同门的无私帮助,得到读者的支持。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湖北一位读者还对原发表在杂志上的图文作了仔细校正。特在此一併表示诚挚的谢意。

目录

第一章 孙氏三十六手太极拳的来歷

第二章 孙氏三十六手太极拳基本理论
第一节 孙氏三十六手太极拳主要特点
第二节 三十六手与传统套路之比较
第三节 三十六手与《易经》
第四节 三十六手的要领──平直圆

第三章 怎样学好三十六手

第四章 三十六手基本动作原理
第一节 三十六手特有的手型原理
第二节 三十六手的主要步型
第三节 三十六手的基本功

第五章 卍字手
第一节 对卍字手的认识
第二节 卍字手的专门练习

第六章 孙氏三十六手太极拳拳势图解

第七章 孙门推手绝技—卍字手妙用举隅
第一节 卍字手的推手练习方法
第二节 卍字手妙用举隅

第八章 陈健侯太极九手

第九章 尤志心太极文章选辑
孙禄堂授拳陈健侯纪实
陈健侯为孙禄堂疗伤的医案
孙禄堂亲炙弟子陈健侯逸事
有关几个物证的调查
我跟岳父学卍字手
我学孙氏三十六手太极拳
抖擞劲揭秘
万法归一 拳道合一──从《拳术述闻》看孙禄堂的武术思想
孙禄堂逸文《拳术述闻》注释
孙禄堂引诗解读
「中和」探密
究竟有没有「空劲」?
就「三十六手」答读者问

附录
回忆我的父亲陈健侯先生
孙剑云两次到镇江的回忆
太极名家吴兆基对陈健侯的评价

显示完整说明

商品标籤

会员才可增加商品标籤

会员评论(共0条评论)

  • 目前没有任何会员发表评论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会员帐号: 匿名用户
E-mail:
评价等级:
评论内容:
验证码: captc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