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页 > 五术书籍 > 医药保健 > 铜人穴道图谱
您的购物车中有 0 件商品,总计金额 NT$0元。

相同作者的商品

浏览纪录

铜人穴道图谱

prev next

铜人穴道图谱
  • 商品编号: guy9440
    出版社: 志远
  • 作者: 潘隆森
    出版日: 2006/01/15
    ISBN: 9578609442
    ISBN13: 9789578609440
    商品状态: 一般
    装订: 平装187x258mm
    页数: 235
  • 定价:  NT$350元
    匯率参考:  换算成人民币
  • 优惠价:  NT$350元
  • 商品库存: 1
  • 购买数量:
    商品总价:
  • 点击数: 6127
    会员评价: comment rank 5

商品说明: 

摘要:
1.本书附有十四经上361个穴道(正经穴道)
2.含针灸科学书中52个经穴奇穴
3.含世界卫生组织(WHO)公佈之48个经外奇穴
4.含每条经络循行路线原文与简洁白话翻译
5.含每个穴道之简易取法与临床主治
6.含编者之教学与临床心得

本书特色:

1.可为铜人观摩研习之辅助教材
2.于临床应用上寻找经络穴道速度可倍增

张序

  针灸起源有「黄帝受命,创制九针」之说,但第一本中医基础理论着作大约2000年前之《黄帝内经》,包括《素问》和《灵枢》两部份,而《灵枢》更详叙针灸,故又称《针经》,第一章即说明古代的金属医针有九种,形状与用途各异,称「九针」。晋朝针灸学家皇甫谧(215-282年)撰《针灸甲乙经》(公元282年),为现存最早的一部体系完整的针灸专门着作,对针灸学术的发展影响巨大,以后歷代都有针灸书籍承先啓后,发展针灸医学。
  在歷代中,北宋仁宗年间着名针灸学家王惟一(987-1067年)在针灸发展史上对后世影响很大,他在北宋政府支持下,重新考订明堂腧穴,釐正腧穴的位置和所属经脉,增补腧穴的主治病症,于1026年撰写《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三卷,作爲针灸教材,同时将此书刻上石碑,以作观览。另外还设计铸造两具正常人身材铜人模型,于1027年制成,铜人内有脏腑,外刻经络与穴位,作爲教学之用,开创用铜制造针灸经穴立体医学教学模型,爲世界上最早的人体针灸医学立体模型。
  潘隆森医师毕业于中国医药学院,是中西医给合医师,尤其对于针灸学尽心尽力,勤于教学和着作,目前已经出版十种针灸书籍,有《彩色图解实用针灸学》、《彩色临床十四经重要腧穴图解》、《针灸学总復习》、《针灸大成復习》、《彩色图说临床十四经361腧穴》、《针灸临床手册》、《临床常见病症的针灸治疗》、《白话解说十四经络循行与临床主治病症》及《彩色图说临床常用经外奇穴》等。近年来埋头苦干,没有政府资助支持下,师生一群完成「铜人穴道图谱」,採用世界卫生组织(WHO)在1989年公佈国际标准针灸穴名方案,以促进国际针灸学术使用共同语言,使针灸医学推广在国际广泛应用,以拓展针灸医学交流大道。编写标准十四经361个穴道及48个标准经外穴,简易取法与临床主治,并加以作者多年教学经验与临床心得,对经络循行原文与白话翻译使学习针灸者简洁易懂,符合《灵枢》所言《针经》「易学难忘,爲之经纪」。
  另也仿王惟一铸造袖珍90公分金铜色铜人模型,可使学习针灸医师携带针灸铜人模型方便学习可知经穴立体位置,标示包括正经正穴361个及48个标准经外穴,有中英文国际标准针灸穴名对照,发扬光大针灸医学,贡献良多,令人敬佩,乐于爲序。
中国医药学院教授
中华针灸医学会理事长
张永贤
2002.03.17
第72届国医节

三版序

●韶光易逝,转眼间,拙着〈铜人穴道图谱〉增修二版已销售完毕,在这期间,承蒙读者们的厚爱,编着与助编群的心中,皆深怀感激,并以谨慎的心来处理二版书中错误处,希望以增修三版的方式,用更正确的内容,来面对读者们的关心与鼓励。
●本书在增修三版期间,承蒙中国医药大学中医系两位同学——张贵贤与李薰华的热心帮忙与校稿,编者在此谨致十二分谢意。
●又编着才疏学浅,心中非常期望中、西医界,喜爱针灸医学的研习者与学术先进的前辈们,不者指正书中缺失与错误处,以便增修再版时改正之,是幸!
●最后在本书付梓之际,承蒙92岁高龄母亲与80多岁岳父母及太太洪温儒女士的从旁协助与鼓励,内心十分感恩!
潘隆森 序于 群生诊所
中华民国95年元月7日(六)

再版序

●针灸医学,歷史悠久,台湾于民国47年起在台中中国医药学院始有正式经教育部认可的针灸学科教学,于今已过40多年了,在这40多平光景中,针灸医学的进步是有目共睹的,如:
 ①穴道的实体解剖:测其安全深度以印证古人针刺之深度合理否?
 ②穴道的生理解剖:以测知其周围的组织结构,可印证有病时穴道的变化。
 ③经络之踪迹探讨:至今虽尚未有结果,但也指出中国医学最神秘之面纱——经络学说,是未来医者与学者要共同研究的主题,以便可以客观地来解释经络与人体五脏六腑及皮表之关系。
 ④针灸医学的临床疗效:从各大教学医院纷设针灸门诊与观察病人之反应中,可知道针灸医学之疗效在许多的适应证中是被肯定的。尤其是在针具的改良方面,使用一次即丢弃的针具来作治疗,更敞深受病患的喜爱。
 ⑤针灸教学之进步:针灸教学之师资,多系研究所毕业学识渊博之医师担任,有关针灸医学基础研究报告、经穴学书籍、针灸临床治疗学书籍等俯拾即有,资料非常丰富,有助于医者之研究与医学生之学习。
●然在编者研习针灸医学中,数十年来有关针灸之书籍与研究报告是愈来愈多,内容也愈来愈好,但有关针灸研习之工具——铜人模型,则甚少变化。由于中国大陆已是医者研习针灸极重视的地区,其所编着书籍中有关①四肢尺寸与②膀胱经循行穴道之次序及③14条经络之国际译名与代号等与今日台湾之针灸书籍略有不同,编者及助编群有鑑于此,为方便与大陆针灸医学接轨,及方便日后国内外医者间之沟通,乃再邀请对针灸医学相当有兴趣并积极投入之中医学系三年级同学廖祥琳、何旻洁与中山牙医系同学潘京泽等共同参与针灸铜人模型(依大陆规格)之①四肢尺寸校订(上肢阴面9寸与12寸,上肢阳面10寸与12寸)与②穴道正确位置校订③增加常见之经外奇穴40多个④附加本书——铜人穴道图谱,以便与世界潮流同步并增加研习针灸之兴趣及提昇针灸临治疗之能力。
●回想8年前本书第一版时,承蒙助编群现均已成为名医师的李思慧、陈舜鼎、陈明和、吕佳蓁、林贤君、杨士樑、林威君、魏佑吉、杜基祥、张晋贤、林鼎发等多位热心找资料,提供意见与尽力校正,今再承蒙廖祥琳、何旻洁与潘京泽等3位同学任劳任怨的协助与配合,其中何旻洁同学用清新的笔法为本书书写封面文字及廖祥琳同学在铜人穴位方面逐一校正,编者心中十分感激,并谨向助编群们致十二万分的谢意。
●本书之用法,可以单独使用,以瞭解经络之循行及其主治病症及认识穴道之位置找法与临床上之使用,亦可配合铜人模型来使用,以增加治病或研习时之临场感,对医者与研习备而言均十分有益。
●本座铜人穴道模型(含经外奇穴并与大陆书籍尺寸相符)之问世,虽经编者与助编群耗费8年多之心血而成,然才学疏浅,缺漏之处在所难免,亦希望针灸界之师长前辈,中、西医界医师与读者们能不者指正,以便再版时修正,是幸。
●最后,在本书再版付梓之际,承蒙西德医学博士及中国附设医院副院长——张永贤学长给予编者宝贵意见、鼓励及为本书写序文使本书增色许多,编者在此谨致诚挚之谢意。又回首来时路,感触良多,编者于中国医药学院中医系第三届毕业后,本从事西医之妇产科与外科工作,今无心挿柳却柳成荫,反而在针灸医学上之教学、临床与着作上较有所发挥,除了感谢师长前辈与学长的提携与同辈及学弟之互相鼓励外,也感谢父母、岳父母、家人与太太洪温儒女士于编写期间的从旁协助,谨在此一併表达内心最诚挚的感谢。
潘隆森 序于群生诊所
中华民国91年4月23日(二)

自序

●铜人模型自古以来一直是研习针灸之医师与学生在临症上辨明经络与确认穴道的绝佳工具,甚至在古代,更于铸造铜人模型时,在其体内暗藏有流质物体(如水银等),当研习者,在铜人模型上练习扎针时,如扎中穴道且深度适当的时候,则会有流体物质随出针后沿穴道流出体外,此即证明练针者,确实扎中了穴道,因此铜人模型在〝教学上〞,与〝临床上〞是具有十分重要之贡献的。
●追溯十四经络361腧穴之铜人模型制造,最为有名的乃首推针灸名医与针灸大功臣——宋朝王惟一所铸造的两座铜人,其在中国歷代王朝中均被以国宝视之;然因其①量少而体积庞大(如人之体型且只有两座)②其上收集之穴道共354穴(缺少经外奇穴),故在研习针灸之医师日益增多之际,坊间针灸医者与业者,为了解决需要量极大的可携带式铜人模型、及要求铜人身上要有十四经络361个穴及经外奇穴等之问题,故他们共同大量制造出数种铜人模型,其中
 Ⅰ.材料方面:有①塑胶类②玻璃纤维类两种制品
 Ⅱ.体积方面:有①大(如人之体型约170-180公分高)②中(约90公分高)③小(约45公分高)等三种
 Ⅲ.内容方面:有①纯14经络与其上之361个穴道(如国内之铜人模型)②14经络与其上361个穴道再加上许多经外奇穴(如大陆之铜人模型)
并提供医者与研习备有下列之助益:
 ①体型小携带方便
 ②可快速来辨经络认穴道
 ③可反复背诵经络与穴道名称,提昇学习之境界
因此现代铜人制作较之古代铜人除了没办法在铜人模型上练习扎针外,其他在铜人模型之①体积上②经络穴道之数目上③材料之选择上则均进步了许多。然而从许多针灸临床医师与喜爱针灸之读者们的研习心得中,亦发现今之铜人模型有许多困扰他们的地方:诸如
 ①不知道经络如何循行
 ②不知道穴道的正确位置与取穴方法?而只知道大概之位置
 ③不知道经络与穴道的临床主治与临床应用为何?
 ④不知道如何配穴?
 ⑤找不到经外奇穴如印堂穴、太阳穴……等(如现今台湾市面之铜人)
 ⑥经外奇穴太多,不知道那些较为重要及如何应用?(如大陆之铜人)
 ⑦没有附带使用说明书,临床应用与平时研习皆不知道要先从何处下手研习?
●编者有鑑于此针灸研习上的盲点,必须去克服方可使针灸之研习与发展,走出一条康庄大道,故穷以往教学经验与临床应用心得,再召集对针灸医学相当投入与有兴趣之医师们如魏佑吉(中国)、杨士樑(中山)、陈明和(后中医)、张晋贤(后中医)、林威君(特考中医师)、杜基祥(特考中医师),与医学生如林鼎发(医学系)、吕佳蓁(中医系)、陈舜鼎(中医系)、李思慧(中医系)、林贤君(中医系)、李士毅(中医系)等十二位助编群,以中国医药学院针灸学教科书——针灸科学(黄维三教授编着)为主范本,而以大陆文献书籍及世界卫生组织(WHO)所公佈之48个经外奇穴为辅助范本,再参考大陆与台湾市面上的铜人经络穴道之模型,而重新订定〝新的铜人模型〞,并附带手册型的〝铜人腧穴图谱(即本书)〞一书,以提供临床针灸医师与研习者清晰的思维并立即得到铜人模型使用上的方便,如:
 ①铜人模型上有十四经络及其上之361个穴位(重新校订)
 ②铜人模型上有临床常用之经外奇穴69个位(重新校订)
 ③手册型之〝铜人腧穴图谱〞一书内,均详细説明了
 .每条经络之循行路线与临床主治病症
 .每条经络上穴道之解剖位置、取穴法、与临床应用心得
 .经外奇穴之穴道解剖位置、取穴法、与临床主治与应用心得
●而本书编写所使用之尺寸,皆以黄教授之针灸科学书中内容为主,与大陆上之书籍内之尺寸是有点出入,但依〝宁失其穴,勿失其经〞之原则,在临床上观察,其效果是相同的,且即使有所不同,疗效出入也不多,故尚请谓齐们不要钻牛角尖,而要以宽广的「有容乃大」之胸怀来研习针灸,如此才能开展海阔天空的新境界。
●在本书编写完成与铜人模型校订完毕之际,回顾过去二年间,助编群的任劳任怨,同心协力来完成本书与铜人校订之工作,编者深刻暸解其中的甘苦,没实际参与者,是难以体会出来的,故编者趁此机会谨向十二位热心协助的助编群致最高的敬意,尤其在校订铜人模型上之361正经穴位与69个经外奇穴上,承蒙林威君医师,陈明和医师与林鼎发(医学系)、吕佳蓁(中医系)、黄素欣(后中医)与林淑梅(后中医)等诸位缪力协助尺寸量取,与穴位订定等微细之工作,编者于此再次谨致诚挚的谢意。
●又编者才学疏浅,缺漏与未洽之处,在所难免,尚祈针灸界前辈、师长、临床中、西医们与读者们,不吝赐教,以便再版时修正与收抛砖引玉之,是幸。
●最后在本书付梓之际,谨对一向鼓励与支持编者之80多岁年高父母,岳父母与太太洪温儒女士在编写期间的照顾,在此亦表达内心最高的感激。
潘隆森 序于群生诊所
中华民国83年5月1日

目录

●经络简介
●腧穴简介
●铜人经络与腧穴制作过程及各种铜人之比较
●十四经穴各论
 1.乎太阴肺经(左右各11穴)
 2.手阳明大肠经(左右各20穴)
 3.足阳明胃经(左右各45穴)
 4.足太阴脾经(左右各21穴)
 5.手少阴心经(左右各9穴)
 6.手太阳小肠经(左右各19穴)
 7.足太阳膀胱经(左右各67穴)
 8.足少阴肾经(左右各27穴)
 9.手厥阴心包经(左右各9穴)
 10.手少阳三焦经(左右各23穴)
 11.足少阳胆经(左右各44穴)
 12.足厥阴肝经(左右各14穴)
 13,督脉(计28穴)
 14,任脉(计24穴)
●常用经外奇穴之穴位图(69个穴)
●常用之经外奇穴简介
 1.头颈部经外奇穴(计21穴)
 2.胸腹部经外奇穴(计6穴)
 3.背部经外奇穴(计15穴)
 4.上肢部经外奇穴(计14穴)
 5.下肢部经外奇穴(计13穴)
●参考书籍
●十四经腧穴(361穴)与常用之经外奇穴(69穴)索引

显示完整说明

购买过此商品的人还购买过

商品标籤

会员才可增加商品标籤

会员评论(共0条评论)

  • 目前没有任何会员发表评论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会员帐号: 匿名用户
E-mail:
评价等级:
评论内容:
验证码: captc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