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页 > 五术书籍 > 民俗宗教 > 丧礼撮要笺释
您的购物车中有 0 件商品,总计金额 NT$0元。

浏览纪录

丧礼撮要笺释

prev next

  • 商品编号: jiur4804
    出版社: 新锐文创
  • 作者: 彭天相
    出版日: 2012/06/21
    ISBN13: 9789866094804
    商品状态: 一般
    装订: 平装150x210mm
    页数: 380
  • 定价:  NT$460元
    匯率参考:  换算成人民币
  • 优惠价:  9 NT$414元
  • 商品库存: 1
  • 购买数量:
    商品总价:
  • 点击数: 7528
    会员评价: comment rank 5

商品说明: 

  本书详考唐、宋、明、清歷朝礼经方家关于家礼丧葬之精论,去其繁,取其要,笺释清代丧葬自「初终」至「祥禫」诸仪节,并于「五服」与「昭穆」之制多有发明。

  中国传统丧礼哀戚肃穆,极尽人道。全由其合乎国人情性,凝聚爲民族之道德支撑。该书集古代中国丧礼精华,考证有据,诠释精详;上下贯通,图文并茂。学人可据此参究典籍,读者可依此排比演绎。
——徐兆仁(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笺释乃行家笔法,彭君能得其韵;引注广博,足见学蕴深厚;祭文与跋,文思慎密,引人入胜。具此三者,若辈学友难见出其右者。如此思路合于君意,再发散爲文。 ——龙大轩(西南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该书凝聚彭氏歷代先进之心血,传承百年,能成是书,殊爲不易。《丧礼撮要》将古之丧礼作精心梳耙,卫民则在此基础上作准确而详尽之笺释,功莫大焉。
——王封礼(《文史天地》杂志社编辑)

作者简介
彭天相(1893-1943)
  字戒顽,生于清光绪十九年,湖南湘乡府(今双峰县)人,清国子监生,诰授湖南奉政大夫(正五品衔),民国初年任湖南长沙工会主席。
彭卫民(1987-)笺释 湖南双峰人,西南政法大学政治学研究所研究人员,国立高雄大学研修生。先后参与或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西南政法大学重点项目等课题十余项,在《史学汇刊》(臺湾)、《学术界》、《社会科学论坛》、《中国社会科学报》、《社会科学报》等CSSCI、THCI学术刊物与报纸发表论文二十余篇,学术成果三次获得西南政法大学成果特等奖与重庆市学术年成果二等奖,部分文章为《人大复印资料》、《儒学中心》(臺湾)等全文转载,先后获得「第七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重庆市十佳读书人」、「重庆市学术标兵」、「重庆市学术创新先进个人」等奖项。

宋序

  孝之大端,生:敬、养,死:葬、祭。而能传承衣钵,弘扬精神者,则更堪称大孝。贤弟子彭卫民求学之余,穷经习礼,不畏繁缛,笺释其先尊曾祖彭公天相之遗着丧礼撮要,颇得真意,令人欣慰。台湾大学曾教授建元先生首肯其功,并玉成其在秀威出版社刊印发行,更可喜可贺。对建元先生及秀威编辑严谨问学,不分出身,只重学术,奖掖后学之举,本人衷心感谢并由然而生敬意。
  卫民同学孜孜以求,考覆勘校,承其先尊遗作而成丧礼撮要笺释,使之问世于浮燥之当下,于公于私,均堪称功德。亚圣曰:「唯送死以当大事」。古往今来,「棺椁衣衾」于人子乃大事,自天子以至庶人,概莫能外。礼学因之成为一门普世性学问。然而,一方面,纵使贩夫走卒、引车卖浆者亦能高谈丧葬之道,另一方面,作为显学的礼学,经官学「反覆考索」,反而变得愈益高深莫测,与现世渐行渐远。大学问家阮元一言以蔽之:「礼经一书,韩文公尚苦其难度,人多束阁不观,不知冠昏丧祭以及饮射朝聘之仪法度数,士大夫日用不可阙者,悉其于是」。此即所谓「大传统」与「小传统」之区隔。面对困境,又有一部份学者不再死守家法与门户之见,而用另一种心态去解读礼经,即卫民在该书中所阐述的核心观点——「于心有安」。明清以降,冠昏丧祭之礼虽然齐备,但「俗方规规然,终其身弗由」。此乃礼经在官学愈益深奥繁复,而庶民百姓愈难「领悟」採用之故。毕竟,「礼以时为大」,如何在不失古经本义之前提而去繁就简,让乡土社会更多之民众接受并习以为常,便是当时诸多学者须直面的课题。明清两代因之释礼成风。如明人宋纁之四礼初稿、吕维祺之四礼约言,清人王心敬之四礼宁俭等,便是例证。当然,他们并不全然丢弃对经典的检溯,而是用一种更简约、更适用的方法来演绎礼经的本貌。彭公天相亦因之撰写了他的丧礼撮要。
  该着虽应时而作,然亦有独特之处。彭公以朱熹之家礼、司马光之书仪为蓝本,参唐宋明歷朝家礼丧葬之精论,去繁取要,考究清代丧葬自「初终」至「祥禫」等诸仪节,并涉「五服」与「昭穆」之制。其行文体例两分为仪式、书文,每一仪节后并附书文,以殊异于歷代礼学家执意考据、只循己说,而突显「礼以时为贵」,务以合「人心为安」为要。对于丧葬之礼,彭公崇尚诚敬,倡议简约,直斥清代丧葬仪节日竟奢华为「昧于礼之故」;「唱孝敬、演孝戏、醉舞丧场,赌博丧次」更是「忘亲之甚者」。由是劝谕世人凡丧葬应循儒家礼学本义,「毋得误入释道迷途」,此议甚合孔圣愿意。
  卫民同学在本科一年级时所撰长文家奠吊祭仪制发微通过了臺湾中华人文社会学报学术审查,编辑依出版流程询问其身分职称,他甚是犹豫:担心如实相告会有退稿风险,隐瞒身分又于心不安。左右为难之际,我告诉他:英雄不问出处,真正的学术生产从来不会顾及生产者之身分,你尽管将自己的身分如实相告。非常有趣的是,该刊主编曾建元教授不仅没有退他的稿,反而更加赏识他,经过频繁邮件往来,竞成了卫民同学的良师益友。因卫民之故,我亦与曾教授有资讯交流,并从他身上感受到了臺湾学人正直、严谨的学术品格。
  读书与做人并无二致,「经师易得,人师难得」。学问造诣的深浅,在于对人生的感悟,聪明或在其次。有些人积极奔走、纵横捭阖、左右逢源,而有些人处事低调、只在心安、不求闻达。然而,八面玲珑者未必有真知,默默无闻者未必腹中空。做学问之人,或热衷于「货与帝王家」,或甘心于「板凳愿坐十年冷」,谁又敢说前者比后者活得更有价值?学问的真伪、价值只能经由时间来检验。兴许「求放心而已矣」的学问会被歷史铭记,而「只为稻粱谋」的学问终被歷史淡忘。
  卫民虽年轻歷浅,然其志已立,甘愿做个真读书人。当今之世,不为功利诱惑所动者,实难能可贵。故乐为之序。
西南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宋玉波
辛卯年元宵夜于阳光水城寓所

曾序

  祭统曰:「祭者,所以追养继孝也。祀其先祖先也,显扬先祖,所以崇孝也。」吾先祖宗圣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又曰:「孝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
  礼仪的主要作用,在于通过具有特定符号意义的社会性表演行动,提醒人们要在日常生活中维护与实现共同的社会价值。中国自古以孝立国,因而在丧礼中特别重视子女父母关系。父母含辛茹苦生养子女,子女何以为报,至少应做到养亲使其终老,父母身后为其送别,并且于重要节日为之奠祭,重温天伦之乐。为人父母者以身作则,则始可期待于子女。丧礼就是具体而微的孝行演示,在彰显门风教化社会的同时,也在为恪遵家法遗训向天地立誓。但孝之至大者,则更在于尊亲、终身显扬先祖,化小孝为大爱,使前人之潜德幽光得以发扬光大、激励后人,而有所贡献于世界。
  从这个角度来解读丧礼撮要笺释一书问世的意义,便令人深深感动于其根源自吾国固有美德的暧暧人性光辉。丧礼撮要为前清国子监生、民国湖南省湘乡府工会主席双峰县彭天相氏手着四礼撮要一书之丧礼部份。一百年来,丧礼撮要始终仅以手钞本之形式在家族内继承流传,直传至彭天相氏之曾孙彭卫民,始得由其勾稽核查,笺释校订,而打字出版。在彭天相的时代,中国的新文化运动出现过打倒孔家店、全盘西化的声音,但彭天相不为所动,他也不关心礼仪的改革,而是以虔敬的治学态度对于传统礼仪经典进行研究考订;在彭天相儿子彭淑人的时代,中国则经歷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国故惨遭摧残,在人心不古的神州大陆土地上,丧礼撮要手稿竟然被他保存了下来。南宋陆游晴窗读书自勉诗云:「天全鲁壁藏,不堕秦火虐」,湖南双峰彭氏一族,因着彭天相着作的保存,而在不知不觉中为中华民族礼教文化遗産忠谨守护住一缕薪火,绵延百年,令人敬佩,而此一过程中彭家世世代代治家处世做人为学的真诚笃实,岂不是以孝传家的典型?留给社会人群的,岂非更为丰美的精神资产?
  我与彭卫民先生结缘于民国九十七年(二零零八年),当时他向我所主编的中华人文社会学报投稿了一篇论文家奠弔祭仪制发微,我按照一般来稿处理程序将该文送交专业审查,于审查通过后通知作者,并请作者提供基本资料。讵料,作者竟来函道歉,自责不该隐瞒其为西南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学院本科生的身分。读信之后,始知中国大陆一般学术期刊对于投稿者具有学生身分者乃有所限制,卫民以为中华人文社会学报也有这种规定,因而担心他的呕心沥血之作会被取消刊登的资格。这种情形臺湾也有过,当年我萨托里的宪政工程论一文被国立臺湾大学法学论丛退稿的荒诞理由,就因为我是学生。但当我成为学术期刊的主编之后,我便不容许这种情形在我主持的学报里发生。卫民的情形更特殊,因为他连研究生也不是。只要确认该论文确实出自他个人之手,这一个早慧而不世出的学术奇才,不是这样就我们发掘出来了吗?于是我再去信请教他写作的动机和研究方法,卫民才自揭丧礼撮要一书与他治学上的启迪。自此,拜网际网路通讯科学技术之赐,我与卫民成为网友。
  卫民的大作「家奠弔祭仪制发微」刊登于九十八年(二零零九年)三月出版的中华人文社会学报第十期,而当个学期,他即以优秀的学术研究表现,获得了西南政法大学自强之星的荣誉,隔了一年,他又向中华人文社会学报投稿「昭穆制」的歷史意义与功能而获得刊登于第十三期,一位本科生个人撰写的学术论文能两度通过严谨的学术期刊专业审查而接受出版,恐怕在中华大学校史上是空前絶后了。我真为他的表现惊羡不已,我教学十余年来,还未曾见过这样的大学生。事实上,他成熟的学术研究能力,早已超过了一般的硕士、博士研究生了,他如果生在蔡元培的时代,搞不好已经被迎上国立北京大学的杏坛。
  卫民才华洋溢,兴趣多元,又勤于写作,在大学本科毕业之前,即依赖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和西南政法大学提供的研究奬助完成了多项研究课题而有学术论文多篇发表,出外求学的用支丝毫不必家长操心。卫民虽然研究主题集中在国学的故纸堆里,但他丰沛的研究能量,却得力他对于现代电脑和网际网路工具的娴熟运用。除了实体书图书馆外,通过网路和各种海内外文献资料库,他博览群籍,并且能利用软体对文本进行精细的校勘比对,因而在知识的累积或创新上,均有超越前人的成就。不仅如此,卫民也早通过网路,以指尖跨越了时空与国界的界限,任由思想于虚拟的宇宙中驰骋,与今古大师名士和两岸学界同侪从游交往,所以,读者可不要以为他是一付「小老头」的模样,他可是一位不拘于时的后现代新新人类。
  我和卫民的导师宋玉波教授都曾经不约而同地建议卫民到臺湾游学,臺湾的民间生活较之中国大陆完整地保留了中华文化传统,臺湾的知识界则在胡适、傅斯年、雷震、殷海光等前辈的引领下,直接继承了五四运动以来中国自由主义的精神,而臺湾居于中西海陆交通与文明辐辏之地,更有固有道德知能和普世价值在此完美地匯聚融合,臺湾尚拥有充分尊重与欣赏独立思想与自由创作的宪法秩序和大学校园,这些条件都在在有助于进一步开拓与丰富卫民的思路和生命。卫民对于我们的提议十分贊同,我也因此在中华大学为其奔走,希望能安排他来短期进修。可惜本校与西南政法大学间无学术交流协议,相关办法未备,几经努力,最后不得不放弃。未几,传来卫民连续获颁西南政法大学学术成果特等奖荣誉,继而又获得重庆市百佳大学生暨学术标兵表扬,我感到与有荣焉,也遗憾没能玉成他来臺湾之事。去年年初,我为卫民与其同学黄涛在臺中东海大学政治学系第一届「地方政治与区域发展」研讨会上宣读其合着之论文「乡村动员的治理之维——基于桂、渝几个乡村的调查」,心中为卫民没有机会亲自到场讨论而深感惋惜。
  卫民于二零一一年自本科毕业后,继续留在母校深造攻读政治学理论专业硕士,马上又获得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的荣誉,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受奬。他在开学后不久就传来了丧礼撮要笺释一书之电子档案,希望能在臺湾出版,我乃为之向臺北秀威出版社杨宗翰先生郑重推荐。臺湾人对于丧礼一向视为人生大事,福佬人和客家人之礼俗均深受南宋朱熹文公家礼一书之影响,大学更开设有专门科系培养礼仪人才。卫民主张礼当以人心为安,回归经典,于我心有戚戚焉,回归经典旨在掌握仪式每一环节的意义,在此一基础上始可有所通权达变,方不致于招来有礼无、荒腔走板之讥。文公家为丧礼撮要笺释一书的研究基础之一,我相信丧礼撮要笺释一书的出版对于我们理解文公家礼和臺湾传统丧葬礼俗有极大的参考作用,必能在臺湾找到知音同好。
  卫民因西南政法大学与国立高雄大学签订学术交流协议,将于民国一百学年第二学期公费至高大政治法律学系交换。等了这几年,我的大陆网友终于来了。他将可亲自在臺湾为本书接生。古云:「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于识见胸怀的锻鍊上,两者实不可偏废。卫民书读得够多了,我也盼望他能利用在高大交换的机会,多到臺湾各地走走,但请别看那些虚有其表的高楼华厦,也不必去比较两岸的名山大川。而当多到市井乡里,体会臺湾热情好礼的民心、享受宝岛自由舒畅的空气。
中华大学行政管理学系副教授
国立臺湾大学国家发展研究所暨国立新竹教育大学教育学系兼任副教授
国立臺湾大学客家研究中心特约副研究员 曾建元
民国一零一年二月十八日五时 臺湾苗栗地方法院职务宿舍
(同刊于:纵览中国网,普林斯顿:普林斯顿中国学社,二零一二年二月十七日)

徐序

  中国为礼仪之邦,礼仪为文化之妆,中国礼仪呈现着悠久歷史之人伦大系,古传丧礼折射出千年王国之不朽信仰。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绵延不绝,歷久弥新,皆因其深入国人血脉,构筑成大众之精神家园;中国传统丧礼哀戚肃穆,极尽人道,全由其合乎国人情性,凝聚为民族之道德支撑。彭天相撰、彭卫民笺释之丧礼撮要一书集古代中国丧礼精华。考证有据,诠释精详;上下贯通,图文并茂。学人可据此参究典籍,读者可依此排比演绎。全书杀青付梓。公诸于世,无疑使尘封既久之丧礼范式重见天日,復为慎终追远之古礼程式昭示津梁。余与卫民君因缘际会,得以拜读原着。掩卷之时,不禁肃然起敬,感慨系之。遂略赘数语,辞不达意,诚望出版诸君,圣衷裁察,玉成其美,以嘉惠学林,泽及世人。
中国人民大学歷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徐兆仁

目录

宋序
曾序
徐序
笺释凡例
[初终]
[书遗言]
[三復]
[讣告于亲族]
[闻丧奔丧]
[设尸床]
[沐浴]
[小敛法]
[袭奠]
[饭含]
[治棺]
[立丧主]
[家祭所需职事]
[大敛法]
[告阖棺]
[结魂帛]
[招魂]
[置灵座]
[置铭旌]
[谥法]
[制杖]
[成服]
[五服制度]
[朝夕奠]
[停葬]
[新丧生日]
[补仪节内稽颡二字辨]
[告启期]
[作神主]
[置功布]
[置云翣]
[开茔域祀土神]
[迁柩中堂]
[赈孤科条]
[祭庙王土地仪节]
[祭大举仪节]
[祭路文]
[祭司命文]
[祭门户文]
[朝祖]
[遣奠]
[发引]
[迁柩就举仪节]
[告柩文]
[题主仪节]
[告主]
[起棺文]
[祭古庙桥梁道路江神文]
[路奠文]
[下棺]
[皇清墓志铭式]
[反哭]
[虞祭]
[卒哭]
[小祥]
[大祥]
[告祔文]
[昭穆制度]
[宗庙祠堂之制]
[告迁]
[新主入祠祔祭合祀]
[除灵安主致祭]
[禫祭]
[春秋二季祝文]
[撮要论]
[附 祭祖父文]
笺释参考文献

显示完整说明

购买过此商品的人还购买过

商品标籤

嫁娶择日要则

嫁娶择日要则

NT$350元

会员才可增加商品标籤

会员评论(共0条评论)

  • 目前没有任何会员发表评论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会员帐号: 匿名用户
E-mail:
评价等级:
评论内容:
验证码: captc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