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桃园市龟山区復兴二路6号1楼 Tel: (03)328-8833 E-mail: service@ncc.com.tw LINE: @nccs
本网站由 瀛睿律师事务所 担任常年法律顾问
20世纪最重要的禅修大师所撰写的最全面的内观实践手册!
最高品质的佛法典籍,内观修习者的必读之书。
如果您选择走上座部佛教的道路,您需要的所有禅修实践与理论就在这里。
马哈希大师在本书中提供的细腻指引,
将会带领修习者有系统地逐步净除心中的贪执、瞋怒和愚痴,
并且体证相续的证悟阶次,最终达至涅槃。
◎听过正念的你,不能不知道这位传奇人物──马哈希大师
本书是西方正念运动和内观禅修传统的「祖父」──马哈希大师的巨着,大师在上座部佛教传承中具有传奇性的地位,当代在世界各地传布佛教禅修的几位关键人物,皆属于马哈希大师的传承。在这本超凡的着作中,大师鉅细靡遗地阐释修习内观的道路,始自戒清净,终至最高的自由――涅槃的证悟。
◎想依循佛陀原始教法的修行者,这本宝典就是你需要的修行地图!
马哈希大师取材佛陀时代的巴利典籍,引经据典地完整呈现出上座部传统所传,使人解脱的八支圣道的实践方法。详尽描述了与正念相关的理论与实践,藉以导向观智与涅槃的证悟,这是当代英语佛法着作中所欠缺的。本书包含丰富而精确的巴利三藏出处,并补充了详细的阿毘达磨资料,整合了最深奥的理论知识和最直接易行的实修教导。可以说,这是一本需慢慢细读的书,是可以深化理解的参考书,更是我们自身觉悟道路上的重要指南!
* 为不具备阿毘达磨基础知识的读者,本书提供了厚实的附录,协助读者把握其中较为专业的部分。书中提到的阿毘达磨的各种现象类别,已制成方便易读的图表,展示出各个类别之间的关系,让读者理解微细的心识剎那,如何依序展开。
* 注脚放入了马哈希大师引用的佛典的巴利原文,并提供罗马字体的引文,读者可以方便地在书中找到参考出处。读者可以参考巴利三藏的佛语或注释书、疏钞等其他巴利着作。
作者简介
马哈希大师Mahāsi Sayadaw
马哈希大师被认为是二十世纪最有成就的佛教学者与禅修大师之一。他兼备广博而透彻的巴利佛典知识以及源自深刻禅修证悟而得的智慧,是一个罕见的比丘典范。在其出生地缅甸,他是备受敬重的杰出佛教学者,撰写超过七十本缅文和巴利文的着作。一九五六年于缅甸举办的第六次佛典结集大会中,他受邀在大会中担任提问者,受到全世界佛教团体的尊崇,相当于佛陀去世三个月后举行的第一次佛典结集中大迦叶尊者的角色。第六次佛典结集大会中,马哈希大师也负责监督新版巴利三藏和其注释、疏钞的编定工作。这次的三藏版本称为「第六次结集三藏」(Chaṭṭha Saṅgāyana Tipiṭaka),时至今日在整个上座部佛教世界仍然被广为使用,受到高度推崇。
除了着作等身的学术成就之外,马哈希大师也基于个人根植于经教的禅修实践,发展出一套清晰、简明,且容易理解(甚至容易精通)的方法,依循这套方法的引导来实践以正念为基础的内观禅修。马哈希大师最初教授内观方法的对象是他的亲戚,发现他们能依此而顺利开展观智进程;带着这份确信,他在一九四九年接受邀请来到仰光一处新成立的禅修中心,即现在的「马哈希禅修中心」(Mahāsi Sasana Yeiktha Meditation Center),把他的方法传授给僧俗二众,指导人们培育解脱智慧。此后有成千上万的缅甸和外国禅修者在此中心修习。马哈希大师于一九八二年去世后,班迪达禅师以及其他缅甸禅师保存了马哈希大师的教学传统,广布传授于成千上万的缅甸人、西方人,以及非缅甸籍的亚洲学生。
译者简介
温宗堃
法鼓文理学院佛教学系助理教授。澳洲昆士兰大学宗教研究博士、华梵大学东方人文思想所硕士、政治大学教育系学士。史丹佛大学正念减压(MBSR)师资培训师暨督导。臺湾正念发展协会荣誉理事长。佛学研究兴趣为初期佛教、上座部佛教、正念的理论与应用。合译多本马哈希念处内观传统书籍,亦曾任教于福严佛学院、圆光佛学院,以及壹同寺女众佛学院。。
何孟玲
古典正念止语静修营老师。华梵大学东方人文思想所硕士、圆光佛学院大学部毕业。1993年开始练习内观禅修,常年于缅甸、泰国等地,进行长期密集静修。合译多本马哈希念处内观传统书籍。古典正念教学十余年,应邀于台湾、大陆各大正念推广机构带领正念止语静修,包括臺湾正念发展协会、北京大学第六医院、NOW正念冥想、内景文化、加州健康研究院等。
目录
译者序
推荐序
约瑟夫.葛斯坦(Joseph Goldstein)的推荐序
丹尼尔.高曼(Daniel Goleman)的推荐序
英文版主编的序言
导论
第一章 戒清净
比丘的戒清净
在家居士的戒清净
藉由禅修令戒清净
第二章 心清净
心的清净
观乘者的心清净
第三章 究竟真实与世俗真实
什么是真实
动作的两种意义
两种内观
从止乘者处学到的事
第四章 修习正念
以佛典检验禅修
身随观
受随观
心随观
法随观
正念了知四圣谛
正念的利益
第五章 实修指导
修习的准备
基本练习
观智
涅槃的体验
建言
第六章 观智
名色分别智:见清净
缘摄受智:度疑清净
领会智
生灭智
坏灭智
醒悟的三个面向:怖畏智、过患智、厌离智
欲解脱智
审察智
行捨智
至出起观
省察智
果等至
涅槃
第七章 十八大观
主要的七种随观
其余的随观
马哈希大师的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