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桃园市龟山区復兴二路6号1楼 Tel: (03)328-8833 E-mail: service@ncc.com.tw LINE: @nccs
本网站由 瀛睿律师事务所 担任常年法律顾问
日本学界崭新论述
多样的思想文化风貌
◆「新亚洲佛教史」是日本佛教学界近年最大规模的结集,动员超过两百位菁英学者;作者群以整体观点,依各别专攻的主题领域,进行层层阐述。
◆ 除传统的教理教义、文献语言、史料分析之外,也扩及美术、考古、文艺、民俗等不同层面;并尝试跳脱过去的宗派中心主义或歷史文献学的限制,结合学术界最新研究成果,呈现佛教研究范式的革新。
◆总览佛教在亚洲发展的辽阔时空歷程与演变轨迹,勾勒出更丰富、多元的整合样貌,议论丰富,可读性极高。
【中国佛教系列】全三册
《佛教的东传与中国化:中国I 南北朝》
佛教传入中国的过程,从神异传奇到融入日常生活,从外来宗教到成为世俗伦理;从陌生到熟悉,进而根植为思维与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浩荡旅程。为了认识佛教,中国进行大规模的译经运动,规模之大、内容之丰、形式之多元,可说是人类文明史上的奇蹟。
在汉译佛典的基础上,佛教辐射传布至朝鲜半岛、扶桑四岛、中南半岛,成为东亚醒目的文化景观,而中国从佛教边地也摇身一变成为佛法圣地。举凡国王大臣乃至庶民百姓,不论是在政治、民俗、仪式,甚至文化上,莫不深契佛法。此时期的鸠摩罗什、僧肇、慧远、竺道生等不世出的诸大师,为中国佛教的走向奠定基调。藉由本书,我们明瞭魏晋南北朝时期,在中国佛教发展过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枢纽角色。
《兴盛开展的佛教:中国II 隋唐》
穿越古丝路传至中国的印度佛教,在隋唐时期已经成为中国所容受的佛教,达到了空前的开展与转型,并形成今日我们所知晓的「宗派」样貌。
此书其中有三论、唯识、天台、华严、净土、禅、密教等有关教学、弘化的内容,作者细腻勾勒出隋唐帝国时期的皇室和民间,在与佛教的微妙关系之下,展现出各宗派独特的教学理念与弘化仪礼。同时,以多元的视角观察整体的脉络,将隋唐时期佛教兴隆发展的轨迹,详细地述说全貌与始末,藉此让我们一窥隋唐佛教的辉煌灿烂!
《中国文化中的佛教:中国III 宋元明清》
佛教在中国文化歷史性的重要转型时期,总是扮演关键性的角色。从唐宋到晚清,在佛教的刺激之下,宋代新儒家深入探讨心性之学,此外,文学、艺术、民俗等面向,莫不皆受影响。从知识菁英的哲学思辨到庶民百姓的日常生活,佛教普及到中国各个角落的不同阶层。天台、华严、禅等宗派,虽然都发韧于中国,却也成为东亚文化交流中最重要的载体,在各国开花结果。
此书从思想史、文化史、民众史的角度出发,省思中国传统佛教发展的轨迹,尝试勾勒佛教样貌传承迄今所形成的文化脉络。并将宋、元、明、清的佛教史,提供一个精彩的全观图像。
作者简介
《佛教的东传与中国化:中国I 南北朝》
木村清孝——鹤见大学校长
入泽崇——龙谷大学教授
采睪晃——大谷大学副教授
堀内伸二——东方研究会专任研究员
菅野博史——创价大学教授
丘山新——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教授
河野训——皇学馆大学教授
邢东风——爱媛大学教授
船山彻——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教授
神冢淑子——名古屋大学大学院教授
沖本克己——花园大学名誉教授
张文良——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副教授
横井克信——前大正大学综合佛教研究所研究员
古胜隆一——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副教授
《兴盛开展的佛教:中国II 隋唐》
吉川忠夫——龙谷大学文学部客座教授
藤井教公——北海道大学大学院文学研究科教授
青木隆——麻布学园教师
奥野光贤——驹泽大学佛教学部教授
吉村诚——驹泽大学副教授
塩入法道——大正大学教授
林鸣宇——驹泽大学佛教学部外聘讲师
吉田叡礼——花园大学国际禅学科专任讲师
砺波护——京都大学名誉教授
齐藤隆信——佛教大学文学部副教授
西本照真——武藏大学人间关系学部教授
伊吹敦——东洋大学文学部印度哲学科教授
小川隆——驹泽大学总合教育研究部教授
气贺泽保规——明治大学文学部教授
岩崎日出男——园田学园女子大学教授
松森秀幸——东洋哲学研究所研究员
中嶋隆藏——东北大学名誉教授
藤丸智雄——净土真宗本愿寺派教学传道研究中心常任研究员
《中国文化中的佛教:中国III 宋元明清》
土田健次郎——早稻田大学文学学术院教授
小岛毅——东京大学副教授
野口善敬——花园大学教授
马渊昌也——学习院大学教授
陈继东——青山学院大学教授
程正——驹泽大学副教授
西尾贤隆——花园大学教授
矶部祐子——富山大学教授
肥田路美——早稻田大学文学学术院教授
张文良——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副教授
陈继东——青山学院大学教授
邢东风——爱媛大学教授
译者简介
辛如意
臺北市人,政治大学新闻系毕业,名古屋大学国际开发研究所硕士毕业,同研究所博士肄业。翻译着作有《民众佛教的扎根——日本III》、《蓬勃发展的中世佛教——日本II》、《日本佛教的基础——日本I》、《佛教在汉字文化圈的流布——朝鲜半岛、越南》、《佛教的东传与中国化——中国I 南北朝》、《中国文化中的佛教——中国III 宋元明清》、《中国佛教研究入门》、《风月秦淮——中国游里空间》、《空色勾玉》、《白鸟异传》、《薄红天女》、《风神祕抄》、《川之光》等书。
目录
《佛教的东传与中国化:中国I 南北朝》
新亚洲佛教史中文版总序/释果镜
序言/菅野博史
体例说明
【第一章】中国佛教/木村清孝
专栏一:海路/入泽崇
【第二章】佛教东传/采睪晃
专栏二:罗什三藏及其弟子的教判论/堀内伸二
【第三章】东晋、南北朝佛教思想与实践——初期佛教受容的具体样貌/菅野博史
专栏三:鸠摩罗什的破戒与译业/丘山新
【第四章】三教冲突与融合/河野训
专栏四:轮迴与魂——神灭不灭论争/邢东风
【第五章】佛典汉译史要略/船山彻
专栏五:老子化胡说/神冢淑子
【第六章】经录与疑经/沖本克己
专栏六:《父母恩重经》与孝道重视/张文良
【第七章】王法与佛法/横井克信
专栏七:儒家经学与佛教经疏/古胜隆一
年表/参考文献//索引/作者简介
《兴盛开展的佛教:中国II 隋唐》
新亚洲佛教史中文版总序/释果镜
序言/沖本克己
体例说明
【第一章】什么是隋唐佛教/吉川忠夫
专栏一:末法思想的兴起与展开/藤井教公
【第二章】在中国改变面貌的印度佛教/青木隆、奥野光贤、吉村诚
专栏二:盂兰盆会与饿鬼/塩入法道
【第三章】教学佛教的样貌/林鸣宇、吉田睿礼
专栏三:礼敬之争——从东晋到唐代/砺波护
【第四章】民众佛教的系谱/齐藤隆信、西本照真
专栏四:顿悟与渐悟——从道生到禅/伊吹敦
【第五章】禅宗的形成与开展/小川隆
专栏五:正史中的佛教/气贺泽保规
【第六章】密教的传播与渗透/岩崎日出男
专栏六:无情佛性说/松森秀幸
【第七章】 士大夫对佛教的容受/中嶋隆藏
专栏七:中国的废佛/藤丸智雄
年表/参考文献/索引/作者简介
《中国文化中的佛教:中国III 宋元明清》
新亚洲佛教史中文版总序/释果镜
序言/沖本克己
体例说明
【第一章】宋代思想与文化/土田健次郎
专栏一:佛教与朱子学/小岛毅
【第二章】元、明佛教/野口善敬
专栏二:佛教与阳明学/马渊昌也
【第三章】民间佛教信仰的诸相/陈继东
专栏三:中国四大名山/程正
【第四章】中日交流史/西尾贤隆
专栏四:中国说唱曲艺与佛教——绍兴宣卷/矶部祐子
【第五章】佛教美术/肥田路美
专栏五:中国佛教协会/张文良
【第六章】中国佛教现状/陈继东
专栏六:居士佛教/邢东风
年表/参考文献/索引/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