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桃园市龟山区復兴二路6号1楼 Tel: (03)328-8833 E-mail: service@ncc.com.tw LINE: @nccs
本网站由 瀛睿律师事务所 担任常年法律顾问
《陈撄宁文集》是当前收录当代着名道教仙学学者陈撄宁先生着作最为全面的、校订最为精良的辑着。
《陈撄宁文集》,是当前收录陈撄宁先生着作最为全面的、校订最为精良的辑着。全书分为十一分册。其中第一至三册为「陈撄宁自传」与「仙学专着卷」;第四、第五册为「典籍校订卷」,第六、第七册为「外丹经典卷」,第八册为「仙佛零稿卷」,第九册为「道教道家卷」,第十册为「书信问答卷」,第十册为「医学文稿卷」「诗词歌赋卷」「其他文稿卷」。
第一册
陈撄宁自传
《陈撄宁自传》共有三份,本书收录两份。《自传一》是陈撄宁先生一九五三年被聘为浙江文史馆馆员时所写的个人简歷之定本。《自传二》较为简略,其中部分内容为《自传一》所无,故併收入。
仙学专着卷(上)
《黄庭经讲义》,系陈撄宁先生一九二一年为潜道人王聘三讲述仙道工夫时所作,最早在上海翼化堂善书局一九三三年七月一日创办的《扬善半月刊》创刊号上开始连载,一九三四年由上海翼化堂书局刻木版印行,是陈撄宁先生公开刊行的第一部仙学着作。从「黄庭」「泥丸」「魂魄」「唿吸」「潄津」「存神」「致虚」「断欲」八个方面,精选《黄庭经》经文加以阐释、发挥,以便于修仙学道之士用工时之参考。
《孙不二女功内丹次第诗注》,乃陈撄宁于一九一六年为吕碧城女士讲道时所作。此书是陈撄宁先生最早撰着的一部仙学着作,详细解释了孙不二仙姑十四首丹诗次第工夫,及男女丹工之异同,对仙学实修者极有参考价值。
《口诀钩玄录(初集)》一书,是陈撄宁先生欲依清光绪时代江西丰城黄元吉所撰之《道德经讲义》与《乐育堂语录》二书为依据,用提纲挈要的手段,将此二书的玄奥,聚类比文,删芜取菁,使书中口诀跃然纸上。此书未完成,仅撰就第一篇「读者须知」前四章「学说之根据」「书名之意义」「应具之常识」「口诀之来源」。其中第四章「口诀之来源」第二节「口诀不肯轻传之理由」,详细解析了口诀不轻传之种种原因,为后世求道者抉疑破迷。
《灵源大道歌白话注解》,是一九三八年五月陈撄宁先生、张竹铭先生等在上海创办仙学院之后,由于星期讲课之需,陈撄宁为仙学院所撰着并演讲的第一种讲义。一九三九年由丹道刻经会刻版印行公开流通。此书用浅显直白的语言,讲解了宋代曹文逸所着《灵源大道歌》,将修道入手工夫吐露无遗。特别是画龙点睛地指出「神不外驰气自定」「专气致柔神久留」「混合为一復忘一」「元和内运即成真」四句真诀,更为后来修炼者称便。
《参同契讲义(甲本)》,是陈撄宁先生在仙学院星期讲座时的另一种讲义。大约在一九三九年开始讲授,一九四○年孟春讲完,分章次第以陆潜虚《周易参同契测疏》为依据。一九五三年,陈撄宁先生为胡海牙先生讲解《参同契》时,对当日《讲义》未能尽言者,復亲笔撰写《参同契辞解》一册以补充之。《参同契讲义》是陈撄宁先生对「万古丹经王」《周易参同契》一书的独到见解,是书处处真诀,字字珠玑,被今仙学研究者及修炼者视为秘珍。
本书特色
《陈撄宁文集》是当前收录当代着名道教仙学学者陈撄宁先生着作最为全面的、校订最为精良的辑着。
第一册:陈撄宁自传、仙学专着卷(上):黄庭经讲义、孙不二女功内丹次第诗注、口诀钩玄录(初集)、灵源大道歌白话注解、参同契讲义(甲本)
作者简介
陈撄宁(1880-1969)
原名元善,谱名志祥,字子修,后改名撄宁,号撄宁子。 祖籍安徽怀宁,世居安庆。当代着名道教学者,仙学学术的宣导者,被誉为「神仙科学家」「当代太上老君」。幼从其父儒家经典,童年开始接触仙学,十五六岁的因病学医并实践仙学修炼法门。后遍游名山大川,寻访佛道高明。一九二二年始,用十年时间烧炼外丹,并证得黄白点金术之初步,后因战火而中止。一九三三年开始在「仙学杂志」《扬善半月刊》及后来改版的《仙道月报》上面宣导仙学学术,并义务为各地修炼者解答仙学、丹道等有关问题,问道者纷纷。同时,还编校道学、仙学类图书出版发行,并参与道教的復兴活动。一九五三年,被浙江文史馆聘任为文史馆馆员。一九五七年后,歷任道协秘书长、会长等职,主办道教教育,编辑道教知识教材。
一生致力于仙学学术的科学化研究与道教的復兴,着述颇丰。其仙学着述有《黄庭经讲义》《孙不二女工内丹诗注》《灵源大道歌白话註解》《参同契讲义》《仙学必成》《神经衰弱静功疗养法问答》等;佛学着述有《楞严经讲义》《楞严经释要》《楞严经耳根圆通法门浅释》《辨楞严十种仙》《欢喜佛考》等;道家着述有《论四库提要不识道家学术之全体》《太平经的前因与后果》《道藏目录分类》《老子哲学分类》等;道教着述有《復兴道教计划书》《道教知识类编》《道教起源》等;校订内丹典籍有《道学小丛书》《女子道学小丛书》《〈道窍谈〉〈三车秘旨〉合刊》《法藏总抄》《三一音符》《邱长春真人秘传大丹直指》等;校订外丹着述有《琴火重光》《渔庄录》《秋日中天》《洞天秘典》《了易先资》《外丹法匯录》等。还有大量书信、诗词与读书笔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