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5-2024 星侨网路书店 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
桃园市龟山区復兴二路6号1楼 Tel: (03)328-8833 E-mail: service@ncc.com.tw LINE: @nccs
本网站由 瀛睿律师事务所 担任常年法律顾问
序
很高兴、也很荣幸能够尽己棉薄之力,为王杰老师整理其家传岳家武学,让几近濒绝的岳家散手和歷史无迹的岳家鹤拳,能够以它朴实无华、精妙绝伦的原始风貌,展现在世人的面前。
王师岳家武学乃是其父子南公得自异人所授,主要有岳家散手和岳家鹤拳两大系统。岳家散手乃是以擒拿为主体,摔打踢肘为辅的散手系统;岳家鹤拳原本共有三套,可惜至今仅余一套,乃是融合南北两地风格的独特拳种。
至于岳家武学之源流,由于当时王师年幼,已不復记得该名异人姓名而无从得知。不过,根据现今文献所知,岳家散手为清同光年间,河北雄县刘士俊所传。据资料所载,刘士俊曾分别在北京、广东和雄县等地传授岳家散手,民国时鼎鼎有名的鹰爪王陈子正,即是刘士俊的再传弟子。至于岳家鹤拳则在歷史上毫无记载,不过观其形式,应有受过福建鹤拳的影响,但拳式中又有北方拳式,故应视为融合南北两地的独创拳术。至于是不是该名异人所创,则是未知之数。
王师为岳家武学第二代传人,不仅家传根柢深厚,王师更是四处拜访明师,以求在武学上精益求精、砥砺功夫。王师来臺之后,曾先后拜过八步螳螂拳大师卫笑堂师爷、又曾从许振声师爷学习杨氏太极拳一百零八式与推手。其他时间,王师更从当时植物园诸家明师与其弟子有所交流,由此培养出实用精蕴的实战内家功夫,更进一步丰富、细緻化岳家武学的体系和理论。因此,王师可说是岳家武学的继承者,又是其创新突破的创新者。
晚年退休之后,王师于住家附近的兴隆公园传授拳艺,并开始公开其家传岳家武学。后来更开创了现今的振武学院,以期能将真正的内家武学发扬光大。为了传播拳艺,除了为王师拍摄纪录片《王杰武学传习录》之外,并开始由笔者整理、撰写岳家武学,以嚮有志于武学之同道。
本书共分八章,第一章主要是介绍王师学武经歷和其过去事蹟,希望大家藉由知晓王师学武之歷程,瞭解到唯有恒心、毅力和兴趣,方能在武学上有所成就。若是缺乏恒心、毅力和兴趣,即使有明师在侧,精妙绝伦的武技和拳论在前,也终是一无所成,徒留遗憾而已。
第二章里主要是介绍岳家武学的歷史源流。不过由于岳家鹤拳无从考据,是以第二章主要是介绍岳家散手的歷史源流和发展脉络。除了让学者明白岳家武学的发展歷史和其演化歷程,能够正本溯源之外,更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找到深悉此家武学脉络之人。王师曾于返乡时,嘱託故老乡亲们寻找岳家武学在湖南当地是否尚有传人存在,以期能够明瞭其源流脉络。可惜至今查无资料,因此希望透过对于其脉络源流之整理,能够找到该名异人之传人。
第三章里,笔者主要是整理岳家散手一系前辈高人的传略,除了间接让学者明瞭岳家散手的传承之外,更让学者藉由知稔前辈风范,进而有所借镜与警惕。在第三章中,笔者花最多工夫的,当属〈刘士俊传〉。这是因为刘士俊乃是岳家散手信史第一人之外,也是由于刘士俊一生事蹟十分戏剧化之故,有其风华正盛、不可一世之时,也有其低潮失意、一蹶不振之日。藉由对于刘士俊这名人物的考据,不仅可以更加瞭解岳家散手的传播过程和时间之外,更可以作为人生借镜,引以为惕,颇富教育意义。
第四章则是解说岳家鹤拳的拳理和招式,以及其基本功夫。在本章中,是由王师亲身示范岳家鹤拳的招式动作,并由笔者加以解说其动作要领和拳理内涵以供学者参考。由于岳家鹤拳并无歷史可考,而王师练拳又以实战为主,故少有拳理拳论可资接引。因此,笔者乃参考借用福建鹤拳之拳论作为补充,并整合笔者歷年所验证的内家武学观念,加以述说其内涵。在这里,要特别感谢王师长子怀湘先生在拳理上之启发,使笔者能够领略真正内家武学的内涵。在第四章中,笔者还介绍了王师所传的岳家推手法,以供学者参考。
第五章里乃是针对岳家散手作一系统性的说明。除了点明岳家散手的各项特色之外,更要区别出岳家散手异于其他擒拿手法上之优点。其中,最鲜明的特点即是:岳家散手完全不强调指掌握力,而纯是以松柔沾黏为主,借用人身槓桿和内劲,以巧劲制服对方。这一点与寻常擒拿手法截然迥异。一般人练擒拿,无不强调抓罐、拧棍等操练实力之功夫,用以坚实握力而拿人。但是,岳家散手则是全凭松柔沾黏的功夫,以巧劲与槓桿制服对方,完完全全不用任何拙力,所以能制人于不觉,跌人而不察。
在第六章中,笔者主要是说明岳家散手的拳理和基本功练习。由于岳家散手是以松柔沾黏为主,是故笔者略去所有培养指掌握力的功法,直切本衷,由松柔沾黏练起,亦以松柔沾黏为依归。故第六章中,学者会完全看不到一般练习擒拿之人所强调的功夫,像抓罐、拧棍、握力器等等。此非笔者不教,而是一来这些功法在一般擒拿专着中多有提及,笔者再提亦不过是锦上添花而已;二来这些功夫练起来,并无益于松柔沾黏,反而无法练到岳家散手诸般精妙,有违王师教诲和拳理。
在第七章中,笔者将岳家散手分成「指部」、「腕部」、「肘部」、「肩部及其他」、「摔跤」等五类加以陈述其动作要领和散手原理。为了让学者能更加明瞭内中径路之变化,笔者主要参考孙禄堂的诸般着作,藉以描述岳家散手的动作要领。故学者若有不明处,亦可参考孙禄堂的武学着作,领略其中动作旨要。在第八章中,笔者则是作一简略总结,结束本书。
本书的写作时间大约歷时有三年之久。之所以花费了这么多的时间,除了笔者个人因素和中间去报效国家无暇提笔之外,也是有待于相关资料的蒐集、笔者自身实功和阅歷的增长,以求撰写出不辱师名的着作。
在成书的过程中,着实得到多位师兄姊和友人们的大力支持和参与。譬如拍摄照片时,笔者乃借用石统基师兄的单眼相机方能将王师英姿保存下来。在拍摄岳家散手时,也需要众位不辞艰苦的师兄们充作王师拳靶,在地上翻滚唿救。由于笔者摄影技术不佳,加上有时为了摄取不同角度之故,同一个散手动作可能要重复三、四次以上,有时还要补拍镜头、或是定格等等,皆让不少师兄们苦不堪言,也着实让王师大感疲累。在此,感谢协助拍摄的王杰老师、王徵成师兄、石统基师兄以及陈建源师兄捨命相搏。在拳理解说部份,笔者除了参考各家拳理拳论之外,怀湘师兄也给予笔者许多拳理上的体悟和建言,不仅使笔者本身功夫更进一层外,亦丰富了本书拳理论述,使学人更能理解岳家武学的拳理核心。
另外,也感谢笔者友人许伯罕、薛台佑等人的资助与建议,方能让笔者完成本书。其他尚有未及感谢之人,在此一併致上最深的谢意。
最后,希冀学者注意的是,本书是由笔者撰稿成书,乃「代师出征」之作,是以不能完全代表王师的功夫水平。笔者内中所写,如能传达王师功夫之十一,则已属万幸!这是因为王师功夫皆是从实作中得来,乃其歷年心血之结晶,十分难以用文字照片加以表达叙述。王师教学又都是以个人体会和经验结晶来教导学生,虽有身教之价值,但十分难以被一般学人所理解。是以笔者乃杂揉各家拳论和个人心得,加以述明拳理和动作要领,以供学人参考。故大抵上,此书可视为笔者追寻王师足迹所完成的作品,万不可执本书以为王师技劣若尔,如此则是本末倒置、以假为真,是乃笔者之过错也!说到这里,令笔者想到《庄子‧天道篇》中,轮扁与齐恒公小白的对话:
桓公读书于堂上,轮扁斫轮于堂下,释椎凿而上,问桓公曰:「敢问公之所读者,何言邪?」公曰:「圣人之言也。」曰:「圣人在乎?」公曰:「已死矣。」曰:「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魄已夫!」桓公曰:「寡人读书,轮人安得议乎!有说则可,无说则死!」轮扁曰:「臣也以臣之事观之。斫轮,徐则甘而不固,疾则苦而不入,不徐不疾, 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口不能言,有数存乎其间。臣不能以喻臣之子,臣之子亦不能受之于臣,是以行年七十而老斫轮。古之人与其不可传也死矣,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魄已夫!」
是以笔者所述,亦不过是王师之轮迹糟粕也!望学人谨记于心,要知功夫乃个人痛下苦功而得,非待天授。本书只能起个启发作用,而不能视为王师本身功夫或是功夫本身!
谨此,尚望「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愿学者共勉之!
目录
序
第一章 王杰老师传略
第二章 岳家散手源流概叙
第三章 岳氏名家传略
第四章 岳家鹤拳
第五章 认识岳家散手
第六章 岳家散手理法
第七章 岳家散手
第八章 结 语
附录一:岳家散手名家传略续
附录二:拳谱摘记
参考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