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桃园市龟山区復兴二路6号1楼 Tel: (03)328-8833 E-mail: service@ncc.com.tw LINE: @nccs
本网站由 瀛睿律师事务所 担任常年法律顾问
四十二式太极拳是中国武术院、中国武术协会于1989年创编的竞赛套路。四十二式太极拳是以杨式太极拳为原型,在保留杨式太极拳运动风格的同时也吸收了其它流派太极拳的内容。
全套四十二个动作,共分为四段。四段分别为:动作一至动作十为第一段;动作十一至动作十八为第二段;动作十九至动作二十九为第三段;动作三十至动作四十二为第四段。
在练习时,要求心静体松、唿吸自然、动作柔缓、轻灵沉稳、刚柔相济、蓄发有序。
前言
闻鸡起舞是中国人晨练的写照,直到今天,迎着初升的朝阳,沐浴着阵阵晨风翩翩起舞仍是中国人最常见的锻鍊身体的方法。在晨练的人群中,习武者颇多,其中练太极拳和木兰拳的人就不少,在许多地方早已是蔚然成风。
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传统文化既有民族性又有时代性。叶朗先生说:「传统是一个发展的范畴,它具有由过去出发,穿过现在并指向未来的变动性...传统并不是凝定在民族歷史之初的那些东西,传统是一个正在发展的可塑的东西,它就在我们面前,就在作为过去延续的现在。」武术正是这样不停地发展变化着。如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就是为了满足人们练习的需要,在原来太极拳的基础上删繁就简创编的,一经出现就受到了广大练习者的欢迎,至今流传已近半个世纪,早已成了较为「年轻的传统武术套路」了。后来的四十二式太极拳更是由各式太极拳相互融合而成,开始仅作为运动员的比赛套路,现在也成了人们晨练的内容之一。而木兰拳是以传统的武术为母本生长出来的新枝,开出的新花,为人们所接受,已是各地晨练不可或缺的内容。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武术就是这样不断地发展者,表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即使它的某些新的东西一时为一些人所不理解、不接受,但它依然发展着。
为满足广大练习者的需要,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决定按照国家规定套路以太极拳和木兰拳为内容出一套「轻松学武术」丛书。介绍太极拳和木兰拳的书籍已经很多,如何创新呢?后来考虑一般武术书中的「图中人」都是面向读者。由于动作的方向经常变化,练习者的动作方向时而和「图中人」动作方向相同,时而又和「图中人」的动作方向相反。对于还不十分熟悉武术动作的初学者来说,往往感到看图学动作较为困难,这实际上也是编写武术图解长期未能解决的一个难点。我们受到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常根据学生练习时身体方向的不同,不断地变换领做位置的教法的启发,想到用正反两套图来编写这套书,也算是一个大胆的尝试,即是本书特色所在,希望能为广大读者所接受和习惯。
我国着名武术家蔡龙云先生为这套丛书写了「天人合一,与时俱进」的题词,一方面点明了人们在晨练时人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情景和对中国传统哲学「天人合一」观念的追求,同时也反映了武术要常练常新,不断发展的思想。在此谨向蔡先生表示深切的谢意。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蔡荣春编审从选题到编写方法,直到审定,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在此一併致谢。
本丛书太极拳部分由王飞先生执笔,动作示范刘沛、吴雪琴同学;木兰拳部分由秦子来女士执笔并动作示范。
温 力 于妙斋
作者简介
王飞,男,1969年2月生。武汉体育学院武术系讲师。自幼随父母学习形意拳、八卦、太极拳,多次获得湖北省武术比赛个人全能冠军。1986~1990年就读于武汉体育学院运动系,代表武汉体育学院参加全国武术锦标赛并获得一类拳术第四名的优秀成绩。1991~1995在武汉市江汉大学工作,多次带队参加省高校武术比赛,并获得金、银、铜共计30多枚奖牌的优秀成绩。1995年调入武汉体育学院武术系工作,组建太极拳队参加1997~1999年的全国太极拳锦标赛,共获得金牌5枚、银牌3枚、铜牌10枚。2000年9月赴缅甸国家武术队执教,所带太极拳选手获得2000年亚洲武术锦标赛太极拳亚军。
主编简介
温力,男,河北省蠡县人,汉族,1943年11月生。1967年毕业于武汉体育学院,1981年武汉体育学院研究生毕业留校任教。现任武汉体育学院武术系教授。1985年获教育学硕士学位,是中国第一批获得硕士学位的武术专业工作者之一。自幼随父母(中国着名的武术界前辈)温敬铭、刘玉华两位教授学习武术,有坚实的武术技术和理论基础。多年来从事武术教学工作,对武术基础理论有较深入的研究,多次担任国内外重大比赛的武术裁判。
目录
一、起势
二、右揽雀尾
三、左单鞭
四、提手
五、白鹤亮翅
六、搂膝拗步
七、撇身捶
八、捋挤式
九、进步搬拦捶
十、如封似闭
十一、开合手
十二、右单鞭
十三、肘底捶
十四、转身推掌
十五、玉女穿梭
十六、左右蹬腿
十七、掩手肱捶
十八、野马分鬃
十九、云手
二十、独立打虎
二十一、右分脚
二十二、只峰贯耳
二十三、左分脚
二十四、转身拍脚
二十五、进步栽捶
二十六、斜飞势
二十七、单鞭下势
二十八、金鸡独立
二十九、退步穿掌
三 十、虚步压掌
三十一、独立托掌
三十二、马步靠
三十三、转身大捋
三十四、歇步擒打
三十五、穿掌下势
三十六、上步七星
三十七、退步跨虎
三十八、转身摆莲
三十九、弯弓射虎
四 十、左揽雀尾
四十一、十字手
四十二、收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