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桃园市龟山区復兴二路6号1楼 Tel: (03)328-8833 E-mail: service@ncc.com.tw LINE: @nccs
本网站由 瀛睿律师事务所 担任常年法律顾问
前言
王振华教授继2003年出版发行《陈式太极拳精选套路48式》之后,又将陈照奎老师所传《陈式太极长拳108式》公示于众,这是武术界的一大喜事,可喜可贺。
1963年,顾留馨、沈家桢曾在他们编着的《陈式太极拳》简介中提到过「108式太极长拳」,然而多少年来鲜为人知,习练陈式太极拳的有心之人,无不留意此事。今天王振华教授将这套古朴大方、势势不重的套路展现给武术爱好者,这是对先师的报答,对世人的贡献,也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振华出生在山东武术教育之家,聪明好学,5岁随父习武读书,积累了深厚的武术和文化功底。1964年考入北京建工学院,求学期间从未间断对武术的追求。除学习形意、八卦等拳术之外,又师从陈照奎老师学习陈氏太极拳,深得陈老器重。
1969年,振华毕业后分配到国家建委,先后在磴口和海渤湾等地从事三线建设,工作之余向当地武术爱好者传授长拳、陈式太极拳及器械等。1977年离开内蒙,先后到哈尔滨、江西、湖南等地进行施工建设,1985年调回家乡菏泽,在菏泽学院从事教育工作。
我于1961年在上海集训期间有幸认识了陈氏太极拳宗师陈照奎先生,那时先生受上海文化宫顾馨之邀传授陈氏太极拳。我与先生隔壁居住,对先生的人品和拳艺极其佩服。当时由于集训紧张没能向陈老师学习,很是遗憾。
可喜的是我在1977年全国武术运动会上结识了振华,那时他是器械裁判,我是宁夏武术队领队。他在紧张的运动会期间仍然每天练拳十遍,他嫺熟的拳艺颇具陈照奎老师的风范,得到众多名家的赞赏。
今年7月振华应宁夏学生的邀请故地重游,毫无保留地将平生继承的功法和陈氏太极长拳108式套路展示于众。太极长拳如长江大河滔滔不绝之势,民族文化绚丽之貌,使在场的学者感叹不已。
我一生几十年从事武术专业教学工作,对振华几十年寒暑不辍的精神和为人坦诚、淡泊名利的品格非常敬佩。能荣幸为他出书写序深感欣慰。
蒋红岩
作者的话
太极拳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奇葩,它以易为理,结合中医的经络学说,集导引、吐纳、武术于一体,脱而化之,推演阴阳开合之道。而陈氏太极长拳则是太极文化的另一灿烂内容。
初,中华武术绚丽多支,南拳北腿各呈芬芳。陈氏先人遂集天下各派拳法,博採众长,择其精要,各取一二匯为「长拳」套路。是拳,一百单八势,势势不重。陈氏氏族以此强身体,卫乡里,报国家。后,陈氏先哲集儒、道之大成,遂开太极之先,终成阴阳开合,曲尽缠丝之妙。
陈氏氏族以太极拳名誉天下,不胫而走,传于四海内外。太极拳博大精深之貌逐渐为人所识。而「长拳」套路则为陈氏嫡传传人所专精,各代传人以太极拳之规律不断地对它进行进一步的加工整理,既保其原貌,又与太极同体,一招一势都凝聚着陈氏先贤的智慧和心血。后人不仅能在演练此拳的过程中体现古代的武术原貌,又能体味中华文化的妙趣,实是陈氏累代之功。
先师陈照奎,聪慧睿智,承陈氏累代之学,不骄不惰。为启后人,写太极精义于寒窗之下,困苦劳顿不减其志,其精神和技艺同样感人。
是拳,由陈氏一脉相承,从不外传。外人不得窥其门径,知之者仅能观其谱而已。上世纪三十年代,陈照丕先生曾在其着作中披露其拳谱,时称《陈长兴太极拳总歌》。
先师陈照奎首将此拳传世,定名为「陈氏太极长拳」,为中华武术宝库增添了壮丽的一页。后来学子,当思先辈之精义,不可邋等。